展开

空间结构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发布时间:2019-08-15   |  所属分类:艺术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文章通过“色彩与空间关系研究”、“综合立体造型研究”两项阶段性课题,以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为例,介绍产品设计专业基础教学中的“空间结构研究”系列课程,择重点介绍此课题内容与教学方式,论述“空间结构研究”系列课程在产品设计学科教学中的作用与实际意义。

空间结构在产品设计的作用

  关键词:基础教学;空间结构;立体造型

  一、空间结构研究课题教学安排

  南京艺术学院工业设计学院“空间结构研究”系列课题设置的目的,是基于产品设计专业对设计成品的形态要求、立体造型要求,以及由此产生的空间结构关系要求等方面的研究,试图通过一系列延续性极强的创新性课题,使学生在基础课程阶段完成对空间结构的认知,掌握立体造型的表现方法,探索空间造型的人文表达。为达到上述目的,该课题设置“空间结构研究”系列课题,分为“透视与空间结构研究”、“色彩与空间结构研究”、“空间结构的综合性研究”三个阶段课题,本文着力介绍“色彩与空间结构关系研究”、“空间结构的综合性研究”两大课题,“透视与空间结构研究”内容庞大,将另文论述。

  二、“空间结构研究”课题介绍

  (一)色彩与空间结构关系研究

  课题1色彩立体表现:“弯曲的色彩”。教学内容:(1)课件形式讲授《设计色彩基础》。(2)学生自选立体器物4—5件,分析各器物形体结构关系,由黑到白以五种色度在器物表面进行绘制。(3)学生自选立体器物4—5件,分析各器物形体结构关系,以多种色彩在器物表面进行绘制。教学目的:以色彩绘制为媒介,感受与分析形体的结构关系,将色彩训练并入对空间体块的理解之中。教学方法:理性认知形体,运用测量、计算、图解分析等方式找到形体中的关键“立体节点”,由对器物的视觉感知阶段,转入理性剖析阶段,通过对器物每一凹凸面进行着色描绘,形成“触摸式”体验空间的过程。着色后形成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有色形体。器物表面的起伏与凹陷使色彩在空间中产生“弯度”,曲折的色彩关系强调或弱化形体的空间结构,色彩与造型产生一系列精妙的互动效果,色彩附着的各个“面”被弱化,而形体的空间关系加强。需要指出的是,最终所呈现的“弯曲的色彩”是经过设计与控制的结果。这种“设计与控制”呈现着色彩被“理性分析”的过程,此过程对于学生驾驭色彩,培养设计思维十分重要,是此项课题训练的重点,对此过程的重视,甚至应超过对视觉效果的追求。(见图1)课题2色彩立体表现:经典作品立体解析。教学内容:(1)课件形式讲授《经典绘画作品赏析》,引导学生“阅读”并分析大师经典作品,对其美学及人文思想初步认知。(2)学生自选经典绘画作品1幅,对画中内容进行几何形体归纳、重组分析,绘制分析稿。(3)学生根据分析稿,以模型形式立体解析大师作品。教学目的:通过对大师绘画作品的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将画面呈现的视觉感受与内在冲动转化为设计语言,以立体造型形式重构经典,将经典作品的美学成果转换为个人的审美体验。教学方法:(1)“阅读”经典,对作品及其相关材料进行人文感知。(2)理性分析经典作品,以画面结构、色彩关系等因素作为切入点,进行平面解析,绘制分析稿。(3)探索二维视觉元素转化为三维空间体块的方法,将分解得到的二维“线、面”转化为三维“体块”,通过“重构”完成平面作品的立体建构,以个人审美体验完成对经典作品的主观解读,并自主选择创作语言完成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作品。从最终完成的作品中,我们看到,对经典作品的强力主观解读和自主选择创作语言,激发了学生缤纷的想象力和进取精神,经典作品美学成就开始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美学体验,这种体验来自对“经典”之美的理性解析与重新构建,可以说是学生提取画面元素的重新创作,具有个人思维特征与初步的设计意识,这样一段与简单观看经典作品完全不同的个人经验,也将成为学生在未来设计生涯中的宝贵财富。(见图2)

  (二)空间结构的综合性研究

  课题1立体造型的单项研究。课题2立体造型的综合研究。此阶段,课题2是在课题1基础上的进一步研究,在此将合并论述。教学内容:(1)教师课件形式讲授《立体构成研究》课程。(2)学生进行立体造型的单项研究,分别完成线材、面材、体块材料的立体造型。尺寸均为300×300×300mm(课题1)。(3)学生完成具有一定美学观赏价值的综合立体造型作品一件,尺寸为600×600×600mm(课题2)。教学目的:通过立体模型的制作,理性认知空间结构关系,培养学生形态创新能力、造型敏感度和初步的审美判断能力。教学方法:(1)通过制作线材、面材、体块材料的立体造型完成对“三维抽象概念”的研究,掌握不同形体在三维空间中的构建关系,将视觉体验转化为空间形态建构体验。(2)在模型制作过程中,分析不同形体的构成规律,对“抽象概念、内在冲动”转化为立体构造的方法进行总结和积累。(3)在以上基础上,制作综合立体造型,对形体比例、动态趋势、空间关系进行理性分析,完成综合形体的构建。在此阶段练习中,课题1是课题2的基础,学生应借助线、面、体材料制作尽量多的草模,借此体验形体结构、空间结构并研究形体的抽象视觉关系以及形体组合形成的节奏与动感,思考“形体、空间和运动是如何进行互相交流的”。对抽象视觉关系的把握为此阶段的训练重点,学生应以抽象几何思维为基础,避免以模型进行“讲故事”、“抒感情”等文学性表述,以本质结构表达取代视觉层面表现,以工业技术美感取代传统抒情美感。与此同时,强调“非叙事”、“无表情”制作,目的是使学生培养起对产品设计的“物质性”和“技术性”的特点认知。

  三、“空间结构研究”课题教学意义

  借助计算机技术“涌现”、“生成”的复杂之美开拓出新的视觉疆域,剔除情感、绝对理性的数字形态以建筑、产品等形式的设计产物呈现,并逐渐形成一种不可逆的设计趋势,层出不穷的崭新的设计样式越来越溢出对设计成品的一般性功能要求,而日益明显地呈现出独立而独特的美学价值,处处可见由这种理性控制而产生的所谓“感性、浪漫”的新的设计形态,促使我们从设计基础教学角度进行思考,设计基础教学必须以设计的前沿成果为参照标准,来展开和定位基础教学的课题设置。在此背景下的设计学科基础教学,尽管设立了大量的如上所述的实践课题,但我们不能止步于让学生制作出“有意味”的立体模型,而应强调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初步认知这种技术控制之美,更重要的是强调这种美的生成机制,即主观的“设计控制”。我们必须认识到,任何“感性的、浪漫的”设计形态的根基都是严谨的理性思维,要经过长期的理论思辨和扎实的实训过程来获得,这也是我们在设计基础教学阶段必须正视的。

  参考文献:

  [1]朱雷.空间操作———现代建筑空间设计及教学研究的基础与反思[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2][美]约瑟夫·阿尔伯斯.色彩构成[M].李敏敏,译.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张应鲲 单位:南京艺术学院 工业设计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shushejilw/20581.html


    上一篇: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期刊高质量发展与学术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