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问负责制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应用
首问负责制是指首位接受咨询的个人或部门为首问负责人,负责回答和解决患者提出的各种疑问,直至患者满意[1]。近年来,为了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最大程度地满足患者需求,医院坚持微笑服务、细致服务、悟性服务、用心服务,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推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首次引入首问负责制。首问负责制是以患者受益为目的,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和对医疗服务的信赖感[2]。儿科病房的护理服务较为特殊,本研究探讨首问负责制用于儿科病房护理管理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医院收治的80例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入选者均获得家属同意且由监护人陪同参与研究。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12岁。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4~14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1.2方法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待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负责提供护理服务,当患者存在疑问时,由责任护士负责为其进行答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引入首问负责制进行病房管理,首问负责制中的首位责任人为患者或家属首位询问的护士。(1)整个护理期间,首问负责人有责任、有义务为患者和家属提供护理服务,并耐心、详细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直至患者或家属满意。护理组长需对本小组护理工作负责,护士长需对科室护理工作负责,当护理组长和首问护士出现疑问时,护士长需协助其负责进行解答。(2)不断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学习,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沟通技巧等。根据科室实际情况,借鉴外界经验制定行为和语言规范,通过考核提升护理人员的行为素质,树立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理念,护理服务需做到分工不分家,务必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同时做到语气和蔼,服务规范到位,语言要通俗易懂。严禁出现推诿和顶撞及冷漠情况。尊重患者和家属的合法权益,切实维护患者权益,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解决。护理服务时坚持换位思考,处处为患者着想。有电话咨询时,尽量做到实时回答,无法回答时做好记录,待弄清楚后再回电告知。(3)护士长负责协调科室内护理服务,统一安排,优化护理流程,加强病房巡视,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患者传呼时及时回应,切忌不理不睬。密切观察患者病情,一旦出现异常,及时、恰当处理。密切配合医生诊疗,护士长多带护士查房,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状况,多听取其意见和建议。(4)加强对首问责任制的督查和考核,确保该项制度的落实。通过每月评优推进制度的落实,采用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方式,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护理人员日常护理做到“三不允许、四知道”,不允许只打手势不说话或不允许回答不知道,不允许一走了之。要熟悉医院各个科室的具体位置,熟悉科室医师的名字和出诊时间。对借故推诿等所致纠纷,坚持负责人员为第一责任人,严格处罚。1.3观察指标评价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采用问卷形式护理人员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入院介绍、及时应铃、主动巡视、技术娴熟、服务态度、检查或操作前告知、解答疑问或解决困难、沟通交流及时、隐私保护、出院前宣教。各项目均为100分,>80分为满意。共发放问卷80份,全部回收,有效率100%。1.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对入院介绍、及时应铃、主动巡视、技术娴熟、服务态度、检查或操作前告知、解答疑问或解决困难、沟通交流及时、隐私保护、出院前宣教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本研究在儿科病房护理管理服务引入首问负责制,强化儿科护士的责任心和爱心,增强全体护士的凝聚力,切实做到以患者为中心,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需求[3-4]。首问责任制的实施可提升护士责任心和爱心,让儿科病房护理管理服务更加贴心、细心、细致,服务内容更加具体化,护理人员责任更加明确化,提高护理服务质量[5]。实施首问责任制坚持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这就要求护士不断学习,提高自我能力,从根本上保障护理质量,让护士更好地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实际问题,提升患者和家属的信赖感,改善护患关系,为儿科护理服务赢得良好的口碑[6]。首问负责制的实施可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护理服务的温馨,感受到自身权益得到尊重和关心,促使患者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在减轻护士工作压力的同时,提高了护理质量[7]。首问负责制的实施扩展了儿科病房的护理服务内容,使全体护士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护理管理中,在行为和思想上落实好首问负责制,做到人人有责,保证患者安全,提高护理满意度。总之,护理服务是一种特殊服务,质量保证具有一定难度。护理服务质量的好坏不是医院说了算,而是由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进行评价。本研究采用首问负责制,结果显示,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满足患者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宝娥,吴雪玉,周贵萍.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减少儿科病房院内感染的护理效果[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9,10(22):8284.
[2]龚蕾,顾竹筠,潘剑蓉.基于Kano模型的流程改进在儿科病房管理中的效果评价[J].上海护理,2019,19(10):5558.
[3]李严峰,李朵朵,张飞,等.新生儿病房护理中断事件的干预性管理效果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9,19(9):666669.
[4]杨骏,吴丽心.病房设置导诊岗位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当代护士,2017(5):170172.
[5]李惠民,赵顺英.在儿科病房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查房[J].医学教育管理,2016,2(S1):3639.
[6]吴宗华.首问责任制在门诊患者护理服务中的作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10):170171.
[7]李素明,苏慧敏,金萍,等.儿科重症监护过渡期护理模式的应用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3):342344.
作者:朱亚凤 顾肖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xuexiaoyanlw/2201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