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哲学

发布时间:2019-11-07   |  所属分类: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文化哲学在过去20年成为我国哲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领域之一。与此相适应,文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关于文化的理解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一直是每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都高度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文化哲学

  关键词:马克思;文化

  深入研究和阐发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内涵、重要思想和价值追求,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拓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实践应用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为此,由黑龙江大学衣俊卿、胡长栓教授等著写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6月)一书,全面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创新和突破。总览全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文化理论反思逻辑清晰

  为了更深刻、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理论上的创新和突破,该书在开篇从三个方面简要回顾了近现代的文化自觉:一是理性精神的发达与现代知识反思性的增强;二是理性文化的深刻危机;三是信息化时代的社会结构变化和文化整合。延续这一思路,作者开始概括介绍各种有影响的研究文化问题的理论范式和多维理论视野,具体包括文化知识论研究、文化价值论研究、文化生存论研究、文化历史性研究等,对我们全面理解人的本质和人的生存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作者认为,这几种文化理论在近现代人类关于自身文化规定性的自觉反思中具有代表性,它们涉及文化学、人类学、哲学、历史学等多种理论学科,从多方面多层次挖掘文化的丰富内涵,使我们看到近现代文化自觉的普遍性,同时也清晰地看到文化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作者将上述文化研究理论作为一个参考系,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在文化研究上的理论创新,表现为以人类社会活动的性质为基础来解释文化的根源,以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为背景来揭示文化的作用和功能,在比较视野中确立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地位。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方面,作者总结提出,关于文化问题的思考和研究贯穿马克思恩格斯,以及其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全过程;其次,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文化的理解具有深刻而丰富的内涵,既包含了近现代关于文化的各种有影响的理解范式,又超越了各种文化理论的局限性,对文化问题形成了全面的、总体性的理解。在文化的实践方面,作者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提供了三方面的重要理论依据。一是以实践为根基,扎实地确立了文化理解的人本学基础或生存论内涵;二是通过实践准确地揭示了文化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三是通过实践多维度地开启文化建设和文化批判的现实维度。

  二、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演进分析深刻全面

  该书深刻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发展演化过程。该书从文化与人的本质、文化与社会发展、文化与历史进步三个层面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文化观。文化与人的本质体现在理性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与人的自由自觉本质;文化与社会发展体现在文化理念与经济基础的关系以及马克思恩格斯文化观展开的现实逻辑;文化与历史进步体现在对文化规律论与资本主义文化传播论的批判和关于人类历史文化进步方式的多维探究。该书深入探讨了进一步发展演进的列宁主义文化理论,具体包括俄国社会主义文化革命道路的探索,列宁文化革命思想的理论基础,文化革命与无产阶级文化构建,文化革命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作者提出列宁以建构无产阶级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为宗旨,批判与无产阶级文化不相符的落后的、消极的、墨守成规的、不符合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潮流的文化,同时提出了破除旧文化、创建无产阶级新文化,发展、继承和不断创新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的辩证思想。该书深入阐述了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具体包括西方、东欧以及20世纪后期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包括意识革命与文化领导权理论、理性文化批判理论和生活世界理论;东欧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包括批判的双重维度与人道主义的价值诉求理论、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实现理论、对现代社会异化现实的批判理论等。作者认为,不同学派虽然在理论旨趣、现实相关性和操作途径上相差较大,甚至彼此之间形成了直接或间接的对立和冲突,但是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异化现象的批判,对人的自由、平等状态的追求与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是相符合的。

  三、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发展特色鲜明

  该书在文化理论回顾总结及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演化过程分析的基础上,重点揭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历程。该书从近代中国文化理论救亡图存的革命性诉求与选择以及当代中国文化理论的改革开放境遇与民族复兴使命入手,重点从毛泽东文化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两方面来进行阐述分析。其中毛泽东文化理论具体包括新民主主义文化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和关于文化革命的思想。作者认为,毛泽东的文化理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作用也不同。毛泽东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中强调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根本原则,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基本方针,坚持继承批判的态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方面,作者重点阐述了以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思想,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承载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以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战略。在不断丰富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中,作者首先阐述了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概念及其理论体系,具体包括邓小平理论强调以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核心的文化建设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文化建设理论。然后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强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发展战略,着眼于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着眼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后阐述了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实践,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反对西化、复古的错误思想,发展形成科学的、大众的、民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强大的思想武器。作者认为,这些文化建设思想理论,不仅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进行了充分地继承和发展,而且明确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重要地位,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的基本内涵,确定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形成了一系列指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针和原则,创造了一系列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者围绕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核心思想、价值诉求等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作者首先提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基点主要有两点:一是以人的实践本质和自由的对象化活动为基础来把握文化的本质;二是以人类社会存在和社会历史进程为场域来揭示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然后作者围绕着文化进步和社会发展这一主题,进一步阐发这两个基点的内在逻辑和中介机制,具体包括文化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和在社会运行中的作用,社会历史发展的内在文化进步机制。在价值诉求方面,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解范式在关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理解上,对于丰富唯物史观而言重要的价值在于:凸显社会历史的文化丰富性,超越社会历史发展的线性决定论,维护人类历史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综上所述,该书通过全面阐述和展示不同阶段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重要思想、主要线索和基本内涵,贯彻继承、发展、创新的研究理念,在理论和实践维度上比较清晰地展示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和突破,并提出了很多新的思想观点,充分体现了作者继承发展、独立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研究精神,是一本不可多得的指导性和参考性读物。

  作者:史苗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exuelw/20857.html


    上一篇: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与战略开发
    下一篇: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改革开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