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文史哲杂志社解读彭加勒哲学思想(4)

发布时间:2015-02-10   |  所属分类:哲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彭加勒提出约定主义并不是无缘无故的。近代科学发展的早期,弗兰西斯•培根了提出经验,归纳的新方法,这种方法对于促进近代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作用,但后来却逐渐助长了狭隘经验主义的盛行。到十九世纪,以惠威尔和穆勒为代表的“全归纳派”和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广为流行,把经验和归纳视为万能认识方法。到十九世纪末,第二代实证主义的代表人物马赫更是扬言要把一切多余的“形而上学的东西”从科学中“排除掉”。另一方面,早在十八世纪末期,康德不满意经验论的归纳主义阶梯,他把梯子颠倒过来:不是从经验上升到理论,而是以先天的“感性直观的纯形式”(时间和空间)和先天的“知性的纯粹概念或纯粹范畴”(因果关系必然性、可能性等十二个范畴)去组织后天经验,以构成绝对可靠的“先验综合知识”。彭加勒看到,无论是经验论还是先验论,都不能完满地说明科学理论体系的特征。为了强调在从事实过渡到定律和原理时,科学家应充分享有发挥能动性的自由,他提出了约定主义。约定主义既要求摆脱狭隘经验论,又要求摆脱先验论,它反映了当时科学界自由创造、大胆假设的要求,在科学上和哲学上都有其积极意义。

  约定主义还有其方法论的意义。彭加勒说:当一个定律被认为由实验充分证实时,我们可以采取两种态度。我们可以把这个定律提交讨论,于是,它依然要受到持续不断的修正,毋庸置疑,这将以证明它仅仅是近似的而终结。或者,我们也可以通过选定这样一个约定,使命题肯定为真,从而把定律提升为原理。在彭加勒看来,经典物理学的六大基本原理——卡诺原理(能的退降原理)、相对性原理、牛顿原理(作用与反作用原理)、拉瓦锡原理(质量守恒原理)、迈尔原理(能量守恒原理)、最小作用原理——就是这样形成的。

  彭加勒的约定主义对爱因斯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奥林比亚科学院”时期(1902年3月至1905年11月),爱因斯坦和他的同伴研读了彭加勒的著作《科学与假设》。这本书对他们的印象极深,他们用好几个星期紧张地读完了它,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爱因斯坦1921年在题为“几何学与经验”的演讲中表示,他赞同彭加勒的约定主义观点,也认为“公理是人的思想的自由创造”。他还指出:“从永恒的观点来看,彭加勒是正确的。” 约定主义的一些基本内容还被爱因斯坦作了进一步的发挥。在爱因斯坦看来,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构成了科学的框架,起着公理基础的作用,它们“不能从经验中抽取出来,而必须自由地发明出来”([10],p.315)。“基本概念和基本关系(公理)本身是可以自由选定的。可是这种选择的自由是一种特殊的自由,完全不同于作家写小说的自由。它倒多少有点像一个人在猜一个设计很巧妙的字谜时的那种自由。他固然可以猜想以无论什么字作为谜底,但是只有一个字才真正完全解决了这个字谜。”([10],pp.345~346)。

  四、热情的理性主义者和高远的理想主义者

  彭加勒立足经验,注重实验事实,但也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经验论者和实用主义者。他承认科学理论和科学思维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有时也对科学理论的意义和作用估价不足)。即使在他为经验至高无上的地位辩护时,也依然认为理论是人类理智的自由创造,实验证据更多地是指导而不是限制科学家能够做出的选择。他是一个热情的理性主义者。

  彭加勒认为,我们不能只限于推广实验,并且还要校正它们。如果物理学家不愿意作这种修正,而以赤裸裸的实验为满足,他势必会说出许多离奇的定律来。因此他说:“赤裸裸的事实对我们来说是不够的,因此我们要有经过整理的科学,即有组织的科学。”([1],p.101)彭加勒还明确指出:“经验并非一切,而且学者也不是被动的,他没有等待真理跑来找他,或者期待真理碰到他鼻子尖上的机会。他必须去迎接真理,正是他的思考向他揭示出通向真理的道路。”([1],p.5)他尖锐地批评那些“最藐视理论的人”,指责他们“天天吃理论的食粮而不自知”。他说:“假若失去这种食粮,进步会立即中止,我们将会像古老的中国那样,不久便会停滞不前。”([1],p.279)。

  的确,彭加勒并不满意孔德、马赫的实证主义。众所周知,法国是实证主义的发源地,直到世纪之交,实证主义依然在法国颇有声势,科学家甚至拿不准,他们的基础理论是否能够适用于实验室研究的现象,更不必说提出超越于他们所能直接观察到的世界的本性的理论了。作为一个聪明的科学家,避免谈论关于太阳系起源和宇宙演化这些虚无缥缈、难以捉摸的问题是明智之举。但是,彭加勒并没有随波逐流,他不仅申明了自己的上述观点,而且还认真地讨论了宇宙论假设。他还从方法论上论证了假设在科学中的重要作用,他断言,“没有假设,科学家将寸步难行。”([1],p.6)。

  彭加勒看到了理性的巨大威力。他认为,宗教虽然能够摆布信仰者,但并非所有的人都是它的信徒。“信仰只能强加于少数人,而理性却会给一切人留下烙印,我们必须致力于理性。”他在批评勒卢阿(Le Roy)坚持本格森的反理智主义时说:“如果他把理智看作是完全无能为力的、那只不过是把更大的地盘给予其他认识源泉,例如心情、情感、本能、信仰。”([1],p.322)彭加勒还看到,正确的思想体系一旦出现,便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我增殖的能力,即纯粹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可以把握实在。他说:“正像个别人死去而人类不死一样,个别的思想即使消灭了,而真理依旧永存。这是因为,正像人可以生育一样,思想也可以产生思想。”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exuelw/9113.html


上一篇:中级职称论文马克思自然观的环境伦理思想
下一篇:发表文章解读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中国传统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