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哲杂志社解读彭加勒哲学思想(5)
彭加勒对“以为真理在于实用,舍实用即无真理”的实用主义观点大加抨击,他极力倡导“为科学而科学”,“为真理本身的美而忘我追求真理”,他是一个高远的理想主义者。彭加勒说过:“人们甚至不应该说行动是科学的目的。我们也许从未对天狼星施加任何影响,难道我们能够以此为借口而责怪对于天狼星的研究吗?相反地,依我之见,认识才是目的,而行动则是手段。”([1],p.325)在彭加勒看来,仅仅着眼于直接应用的人,不会给后世留下任何东西,当面临新的需要时,一切必须重新开始。他认为:“仅以应用为目的科学是不可能有的,真理只有结合在一起才是丰富的。如果我们仅仅使自己囿于期望得到直接结果的真理,那就会失去中间环节而不再连锁。”([1],p.277)
彭加勒明确表示:“对于真理的求索应当是我们活动的目标,这才是活动的唯一最终价值。”([1],p.205)他认为,唯有真理才是美的,热爱真理是伟大的事情,在彭加勒看来。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只是因为有用处,他之所以研究自然,是因为自然很美,是因为自然本身具有一种纯粹理性能够把握的理性美。科学家所作的工作,与其说像庸人认为的那样是为了得到物质结果,倒不如说他们“感觉到这种审美情绪,并把这种情绪传给能体验到这种情绪的人”([11],p.140)。“科学家之所以投身于长期而艰巨的劳动,也许为此缘故甚于为人类未来的福利。”([1],p.367)彭加勒强调指出,文明的目的不在于福利,唯有科学和艺术才能增文明之光,物质福利之所以有价值,只是因为它能够给人们以自由,使之全神贯注地从事理想事业。
彭加勒的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无疑是当时流行的实证主义、非理性主义、实用主义的解毒剂,也是对当时反科学潮流的一种反动,并为理论科学争得了应有的地位,从而成为二十世纪科学中的唯理论传统的先驱。这些都是值得肯定的。
参考文献
这三本书的英译本是:H. Poincaré,The Foundations of Science,Authorized Translation by G.B. Halsted,The Science Press,New York and Garrison,N.Y., 1913.
H.Poincaré,Mathemalics and Science:Last Essays,Translated by Tohn.W.Bolduc,Dorer Publications,Inc,New York,196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219、220页。
《列宁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版,第310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1版,第74,77页。
Mary Jo Nye,Molecular Reality:A Perspective on the Scientific work of Jean Perrin,1972年,第37-38页
S.Goldberg,Henri Poincaré and Einstein’s Theory of Relativity,Am.J.phys,35(1967), pp. 934-944.
S.Goldberg,Poincaré Silence and Einstein’s Relativity,Bri Jour.HiS.Sci,5(1970), pp.73~84.
广重彻:相对论起源,《科学史研究》,14(1975), 5~15.(日文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许良英等编译,商务印书馆,第137,140页。
彭加勒(H.Poincaré);《科学家と詩人》,平林初之輔訳,岩波書店,1927,p.37.(日文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exuelw/911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