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设计及启示(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关于职业教育功能的启示

职业教育独立类型的定位表明,澳大利亚将职业教育定位于为社会提供实用型人才,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及时且对口的人力资源支持。这样的定位简化了职业教育机构的功能,使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机构从原来的学历与培训并重的机构转变成为职业培训机构。因此,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实质不在于其教育功能,而在于其培训功能。且这种培训功能的实现是由联邦职业教育的制度加以规定的。

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我们最为紧迫的使命是按照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为社会提供人力资源的支持,但事实上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又被赋予了知识传递与创新的功能,这样致使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承载了比较多的功能,教育功能、服务功能和研究功能的三位一体导致职业教育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的功能遭到削弱,从而影响了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的衔接,导致高等职业教育实践的诸多困难。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中就表现为教师工作任务多样、工作量大且无法完全致力于职业人才的培养工作。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也许可为我们最终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功能繁杂的问题提供某些方面的借鉴和启示。

3.关于校企合作的启示

校企合作问题是困扰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多年而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可回避且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多年探索过程中,我们逐步积累出了许多可贵的经验与发展模式。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企业和行业参与意愿不高、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一头热\"的现象。如何进一步调动和发挥企业、行业参与的积极性成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界一直在思索的问题。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引入行业和企业参与制定资格框架、质量框架和培训包,从源头确保了职业教育与行业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尤其是由行业牵头制定相关专业的培训包,充分反映了行业的需求,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职业教育办学与企业和行业需求的一致性,职业教育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符合行业发展的当前需要,也符合未来发展的人才需求。这样有助于解决职业教育对企业和行业发展的有用性问题,从而激发行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说,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制度设计中的行业参与实际上形成了\"行业提出要求+职业教育机构满足要求\"的职业教育模式,其实质是一种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培养模式也将职业教育机构从盲目寻求社会需要的困境中解放出来,即职业教育机构不再盲目地通过行业或企业调研来确定自己的办学方向,而只需要严格按照行业制定的培训包实施培训即可。这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了职业教育的盲目性,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与行业和企业的联系。由此推动行业关注和重视其人才培养,最终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

4.国家标准的统一性与区域发展灵活性的启示

教育发展过程中,无论何样的社会体制都面临着如何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问题,在教育上就表现为国家标准的统一性和区域发展灵活性的关系处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在进行制度设计时一改过去联邦弱地方强的制度设计思路,而是由联邦政府出台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和框架体系,通过联邦的质量标准和框架体系来保证不同地区职业教育质量标准的统一,也很好地解决了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与流转问题,即无论受教育者在什么地方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他们都具有同样的能力素养,都能从事同样的工作。这对于推动人才在全联邦内部的流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联邦的职业资格框架和质量框架很好地保证了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国家标准的统一性。与此同时,澳大利亚政府通过设计培训包将培训包的具体实施权利赋予各州,即在国家统一标准和要求的前提下,由各州和各教育机构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这使各州和各教育机构在办学过程中能较好地发挥出主动性和灵活性。

相比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属于以地方为主,因此各地职业教育发展的灵活性相对较为充分,但如何体现国家标准尤其是如何从职业证书的角度体现国家标准值得进一步探讨。在这一点上,澳大利亚建立职业资格框架和质量框架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和参考。

综上表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在定位、功能及制度设计方面都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这种差异性的存在提醒中国职业教育界同行不能简单移植和照搬对方的发展模式,而应结合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出发有选择性地吸收其成功的经验与做法。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设计的理念选择和制度设计应成为我们思考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重要借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2761.html


上一篇:关于高职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下一篇:职业教育论文范文高职思政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