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职《建筑材料》课程评价方法的创新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本文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建筑材料》课程评价方法的改革过程,对新的评价方法进行实践和检验后,加以总结概括,得出结论。

关键词:建筑材料;课程评价;方法

《建筑材料》课程是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是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属专业技术基础课。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在建筑工程技术和建筑工程管理中应用的主要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品种规格、适用范围、检验方法及贮运知识,并了解有关建筑材料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基本生产工艺,从而使学生能在今后的施工及管理中正确、科学、合理地选材用材,并为后续课(如建筑施工、钢筋混凝土结构等)提供基础知识。另外《建筑材料》课程包含了近三分之一的材料检测内容,材料检测是与建筑施工生产密切联系的专业知识。在工程上检验材料质量、确定设计施工依据、改善材料性能、使用新材料及选择代用材料等,都需要进行建筑材料检测。因此,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为了能正确评价材料的质量,合理而经济地选择、使用材料,具备一定的建筑材料检测知识和技能是完全必要的。

传统的高等职业《建筑材料》课程是参照大学的教材和教学方法进行讲授的。其讲授方法沿用了大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对实践环节即检测部分仍以试验形式存在。其课程评价方法采用的是以理论考试为主,参考实验分数的方法。进入教学改革以后,《建筑材料》课程从课程的名称到课程的内容都有了比较大的改变。课程的名称从《建筑材料》改为《建筑材料与检测》,内容上加大了试验部分的比重。但是课程的评价方法变化不大。

随着国家高职\"示范校\"建设的开展,\"工学结合\"、\"2+1\"人才培养模式及项目化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筑材料》课程的内容和评价方法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

一、《建筑材料》课程内容的变化

从传统的理论知识加试验部分,改为若干个项目。

传统的《建筑材料》课程分为十一章,即第一章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建筑石材;第三章气硬性胶凝材料;第四章水泥;第五章混凝土;第六章建筑砂浆;第七章烧土制品及熔融制品;第八章金属材料;第九章有机高分子材料;第十章防水材料;第十一章建筑材料试验。

按照项目化课程改革后的课程内容分为七个项目,即项目一水泥进场复试;项目二砂石检测;项目三钢筋检测;项目四墙体材料检测;项目五防水卷材进场复试;项目六混凝土检测;项目七砂浆检测。

通过调查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主要在土建施工企业从事工程项目组织、现场施工管理、质量验收、施工安全、材料检测、技术资料及工程造价等业务工作。主要岗位是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造价员、材料检测实验员。相关岗位为建筑工程现场监理员。该课程内容的设置是从建筑工程施工岗位出发,在对职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典型的工作任务;然后对典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再根据典型的工作任务分析的结果,得出典型的工作任务所需要的专业技能要求,最终针对专业技能要求选取课程教学内容。因此,从课程的内容看是完全符合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的。

二、《建筑材料》课程评价方法的变化

传统的课程评价方法为通过理论考试成绩,参考试验成绩进行综合评价,以百分制为主。

改革后的课程评价体系由理论课程评价体系和实践课程评价体系组成,其中实践课程的评价应当紧密结合岗位能力需要,内容细化、分级明确,是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理论课程评价体系要突出能力培养的中心,把课程的体系、概念及知识的灵活运用作为重点。

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体现了以下原则:

第一:与岗位能力和职业资格紧密接轨,引导学生把学习的中心放在掌握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的应用能力上;

第二:注意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和举一反三的学习方法,建立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第三:评价结果能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质量,尽量把学校的评价与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争取做到\"零距离\"。

三、《建筑材料》课程评价方法的创新

根据《建筑材料》课程的特点,将该课程的评价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项目设计,权重为0.2.

项目设计正确,步骤清晰、完整20分;项目设计不完整但基本能完成项目10分;项目设计错误0分。

2.工作过程,权重为0.6。

熟练进行现场操作,记录数据,上交任务结果得满分;不熟练但能正确进行现场操作,记录数据,上交任务结果40分;不能正确进行现场实测,记录实测内容得0分。

3.工作进度,权重为0.1。

每延迟0.5学时扣5分,直至扣完为止。

4.学生自评,权重为0.05。

学生自我评价客观真实得5分;基本客观得3分;不客观0分。

5.学生互评,权重为0.05。

评价认真能指出优缺点的5分,较认真得3分。

通过对三届学生《建筑材料》课程新的评价方法的实践及各方面的反馈情况看,改革后的评价方法较之以前的评价方法更为科学,更能反映学生的岗位能力。

四、结束语

通过对《建筑材料》课程评价方法的研究实践可以看出,课程改革不应是简单的讲课方法、教材等的改革,还应和课程设置及课程评价方法密切配合。只有制定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的课程评价方法,才能更好的实施项目化教学和课程改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2776.html


上一篇:关于加强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市政工程专业内涵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