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论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成人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伴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化、信息化大潮的兴起,各种教育思想也如雨后春笋,不断破土而出,各种教育形态也纷纷登台亮相,从而在世界教育舞台上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风起云涌,大浪淘沙。经过近半个世纪的时代风雨洗礼,终身教育以其独特的本质属性和包容广泛的时代魅力,强烈冲击了世界各国民众的认识感官,并成为各国民众和政府共同追逐的全新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目标。特别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各国都对终身教育思想理念、模式形态、体制体系、结构内容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并在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前前后后,掀起了一个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为先导的教育改革新潮流。

在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了终身教育思想理念,九十年代中期把\"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作为法律规定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法律体系。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则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和\"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而\"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则作为重要战略措施在纲要中进一步明确体现。

那么,终身教育与其他教育形态,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关系如何?它们在发展过程中有着怎样的联系和互动?又是怎样推动了终身教育思想形态的形成和体系不断完善的?这些都是教育研究领域非常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必须给予回答的问题。基于上述认识,本文就成人教育与终身教育的关系问题作一点不成熟的探讨,以便为教育研究工作提供一块引玉之砖,再添一块铺路之石。

一、成人教育的广泛实践孕育了终身教育思想理念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生产活动是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也是人们认识自然、社会的基本手段和各种思想产生的源泉。终身教育思想也不例外,它的产生和发展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们对广泛的教育实践不断深化认识的直接结果。正如《学会生存》一书所指出的那样,终身教育思想理念\"并不是什么新东西\"或\"我们时代的创见\",而是早就见诸于古老的教育实践中。早在中国古代,\"吾生有涯,学也无涯\"以及对终生接受教育过程的描述就曾散见于庄子、孔子等历史先哲的著述之中。古代一些宗教教义要求\"从生到死\"都要进行自我教育,以及在希腊古代教育思想中也都曾有终身教育思想火花闪烁。但这些只不过是处于朦胧状态的思想萌动,还不能认为这就是终身教育思想形态的萌芽。真正的终身教育思想萌芽是孕育于十七世纪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和广泛的成人教育社会实践。正如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所说,\"正是由于人们在成人教育方面首先对这一领域所进行的工作的性质、环境、进展以及遇到的障碍做出了一系列的分析,才提出和制定了终身教育的理论。\"[1]

成人教育作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而诞生的教育形态,最早出现于十七世纪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随即爆发的产业革命,使大批农民和手工业劳动者,加入到大机器生产的行列,并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完全成为另一种人——产业工人。\"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他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2]与此相适应,就出现了简单的、针对成年人的文化基础教育和生产技能提高的教育与训练。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驯化工人的思想意识,巩固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英国初步确立了成人教育制度,并在法规中规定予以财政支持。此后,伴随着产业革命在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人教育也在工业化国家开始普及。

考察成人教育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成人教育是根植于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沃土之中并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而发展的全新教育形态。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特征,使它在教育领域里的表现异常活跃。自诞生之日起,成人教育就作为社会变革的助推器,始终走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最前沿,并成为一些新型教育思想、形态(诸如非正规教育、回归教育、延伸教育、继续教育等)的孕育温床和孵化器。终身教育思想也正是在这些广泛、深入的成人教育实践中,开始萌芽、孕育成形并不断走向完善的。

其一,成人教育实践把人的教育过程沿着年龄数轴向上延伸,一直延续至\"终生\",从而揭示了\"教育过程的正常顶点是成人教育\"的客观规律,[3]证明了人到\"终生\"都能接受教育的可行性。

其二,成人教育实践突破了\"一次性学校教育可受用终生\"的传统观念,证明了在完成一次性学校教育后到终生前的人生阶段仍需接受各种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必然性,引导了传统教育观念向终身教育思想观念的发展和转变。

其三,成人教育实践是对传统教育思想观念的科学扬弃。成人教育克服了\"限制时间(规定\"学龄时期\")与限定空间(一定要在学校里面)的教育\"思想束缚,[4]把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育作为人生教育的一个片段,与成年期接受学校教育或社会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并以自身功能将其拓展开来,延伸上去,从而充分体现了青少年时期教育与成年后至终生接受教育过程、环节的统一性与整体性。既完善了终身教育体系,又使人们懂得,\"只有当人们在儿童时期受到了良好而合理的教育,这种教育以实际生活的需要为基础,又为社会学、心理学、身心卫生的研究成果和数据所阐明,他们才可能有名副其实的终身教育\"。[5]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renjiaoyulw/2800.html


上一篇:走向人性化:成人教育的理念
下一篇:德国成人教育考察的情况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