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城市规划管理职称论文发表范文河道生态修护景观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城市河道景观体系的规划和综合整治的实施,使河道在单纯满足城市排污,防洪排涝、水上航运等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和发展其自身所特有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让城市景观在此得到延伸与发展,使河道成为城市里的绿廊,水廊和人文展示的廊道。

  关键词:城市河道,滨水景观,风景园林,人文展示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自古以来人们与水总有着深厚的渊源,在现代的城市建设中,人们更注重水与城市景观的互动。规划师们把城市文化融入到河道景观中,让河流与城市共生,带动城市河流犹如城市的血液,承载着城市的历史、文化、生活和故事。慈湖河是一条流淌了上百年的自然河流,伴随着对它的景观改造,它将成为马鞍山市最主要的景观绿带。

  1 项目概况

  马鞍山市位于安徽省东部,是一个坐落于长江支流水系上的城市。城区内主要支流河道有慈湖河、采石河、襄城河、雨山河、六汾河及犁尖湾河,自东向西流入长江。慈湖河是安徽省马鞍山市城区最长的长江支流,由南向北穿越整个城区东部。随着城市\"东扩南进\"的发展布局定位,慈湖河已成为穿越市区的一条河道,担负着工农业用水、城市泄洪、景观游憩、服务周边居民文化活动需求等重要功能。

  2 存在问题

  2.1防洪能力不足,水质不达标

  河道年代久远,堤身崩塌渗漏,河道两岸堤防防洪标准不足;两岸排涝泵站现状多为农排,设施老化,除涝能力低;旱季基流少,沿河两岸的漏排污水直排入河,同时由于上游矿山带来的酸性废水等也影响水质,现状水质基本为劣Ⅴ类;两岸垃圾挂岸,河道空间内杂草丛生。

  2.2缺乏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慈湖河是一条拥有上百年历史的自然河流,随着城市的建设及发展,在河道两岸,有很多的小区拔地而起,慈湖河除了本身的防洪功能外,已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河道没有为依水而居的市民提供邻里交流的空间及场所,使连续的街道空间和临水界面失去了相互的依托和支持,显得孤立。忽略了城市历史文脉的传承。

  3 规划的目标及设计要点

  综合分析慈湖河的现状与规划定位,慈湖河景观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从水脉、绿脉、文脉三大脉络进行设计,以达到城市与自然的共生,人文与生态的和谐。通过主要三大脉络贯穿整个慈湖河中游段景观规划设计,三大设计脉络犹如项链中的金丝线一般,使两岸的景观系统形成一串\"项链\",各重要景观节点犹如散落其间的珍珠。通过对慈湖河中段(东环路~林里路)景观综合整治,提升马鞍山整体城市形象,完善马鞍山城市功能,扩展城市生态空间,推动马鞍山转型,促进社会就业及社会和谐,建设我国工业化城市转型及人居环境提升的示范城市。

  设计要点主要是通过建立开放空间系统,包括从高动态都市化过渡到自然和可持续性环境的多样化社区设施,形成开放社会生活环境,并将焦点放在尊重和维护慈湖河环境上。主要的设计目标有:传承马鞍山文化资源;发展河滨开放空间走廊,提供多样化的社区休闲活动机遇;创造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社区居住环境;提升马鞍山的都市形象;提升周边土地的经济价值;改善慈湖河的水质和生态环境;成为投资和居住的持续发展空间

  4 总体布局:打造\"一心、两轴、三元素\"的景观总体布局:

  一心:以马濮路桥(才俊桥)核心段为中心。打造集商业、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酒吧街城市广场核心景观带,成为未来城市门户的一张崭新的名片。

  两轴:以慈湖河为纽带,打造两条景观轴线,横向人文景观轴,纵向生态景观轴。

  三元素:建筑元素(现代建筑风格、徽派元素)、历史文化元素诗歌文化、楚汉文化、李白文化)、植物主题元素(桂花、银杏、垂柳、香樟),将这三个元素作为慈湖河景观设计的三条主线,使慈湖河景观上达到相互呼应、浑然一体的效果。

  五片区:慈河绿廊(东环路~湖南路)、慈河艺苑(湖南路~旅游大道)、慈河康园(旅游大道~桥山路)、慈河探幽(桥山路~葛羊路)、慈河柳岸(葛羊路~林里路)。

  5 水面形态塑造:一方面,尊重河流宜弯则弯的自然属性,并在核心段拓宽河道,塑造葫芦状的水面,打造时宽时窄的水面形态。另一方面,由于河道下游橡胶坝的设定及河道纵坡较缓,形成了静止的河道水面,为打造静动结合、多样性的水流形态,丰富景观空间,在河道内侧(湖南路~马濮路段)打造一条动态的生态渠,利用1#人工湿地处理出水,经由8.04m高程跌落至6.0m高程,形成面墙瀑布,在约400米的流程中,逐级落差跌水至河道,生态渠两岸的条石驳岸及生态漫滩的设计,体现出不同形态的水流。同时在酒吧街附近1#景观内湖,利用1#湿地出水打造面墙瀑布的景观,以及在内湖设置喷泉等动态水景,丰富了项目的水面形态。

  6 交通流线设计:打造丰富的、有层次的、有组织的交通线路。河道内:在保持堤顶人行流线畅通的情况下,适当局部设置下行亲水园路及平台,同时结合河道5.5m景观水位,在7.0~8.5m高程设置2.5~3m宽线性自由的带状人行及自行车流线(二级平台),并在局部与亲水平台连接的地方,设计1.5m宽的人行道路连接,构成一个立体多样的河道休闲步道系统。为了避免人流穿越道路,河道内二级平台在市政桥梁底贯穿了人行路线,保证了整个步道系统的贯通。河道外:一方面,结合慈湖河路规划,在与公交车站连接的地方,设计广场用于人流的集散;另一方面,在整个河道绿带内设置具有明显标志的自行车道,满足市民健身要求,同时公园的游览步道(1.5~2.5m宽)贯穿整个公园的所有景观点和功能性设施,让每个节点的道路系统连续,同时曲折迂回丰富景观空间。为满足河道两侧景观空间的连接,河道内设置了4座景观桥梁,同时在园路设计上考虑了无障碍设计,满足特殊人群的休闲需求。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329.html


上一篇:刍议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下一篇:建筑电气设计阶段环保节能措施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