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城市规划管理职称论文发表范文河道生态修护景观模式研究(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7 竖向设计:整体上以堤顶为制高点,向两边放坡,重要节点广场平面处理,与道路及堤顶相连接的地方,微地形放坡处理,达到无缝衔接。微地形塑造可以结合土方就地就近平衡利用,以节省造价。在具体竖向设计过程中,通过打造不同层次的最高点,次高点,最低点的景点,使景观节点富有空间多样性,形态美化。本工程主要通过不同的竖向设计,打造三种地形空间:

  ①开敞平缓的地形空间

  可供人进入游赏及活动的园林地形空间,如:缓坡大草坪,此类地形的坡度小,场地占地大,形成较大面积的活动\"面\",可供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如放风筝、踢毽子等活动、草地野餐等。如诗韵广场两侧的缓坡大草坪等。

  ②稍陡郁闭的地形空间

  以种植为主的地形空间,此类园林地形坡度相对可以比较大,以植物造景为主,形成由植物分隔的郁闭空间。由于坡度较大,决定了人的活动不能在坡地上全面展开,人的活动内容主要集中在此类地形中专门设计的活动\"点\"及游览\"线\"中,如铺装平台、亭子、廊、轩等及游步道中,以步行观赏活动内容为主。

  ③陡峭封闭的地形空间

  以空间分隔为主要目的的园林地形空间,此类地形较高,形成实线隔断,空间领域感强。由于坡度大,不宜设置活动设施,但可以适当设置台阶。此类地形的功能性突出,兼顾景观观赏性。如连接堤顶路的边界处,通过堆高的山体,使对岸的景色若隐若现,水流声断断续续。

  8 灯光设计:整个慈湖河景观区域按照不同区域及性质划分照明等级,中心景观节点区域,为游客提供一个明亮的游园环境,次要点为二级照明等级,照明效果柔和,园路及自行车道为三级照明区域。灯光设计采取点光、泛光、带状光结合的形式,并将灯具设计景观化,充分考虑灯具白天的景观效果。灯光布局采取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在广场的部分区域设置特色景观灯,光源采用数码管,具有动感、柔和的照明效果,以烘托夜晚的园内气氛;绿化带和绿化中的建筑和雕塑小品布置泛光灯,局部用霓虹灯勾勒轮廓,形成视觉焦点。

  9 植物设计

  绿化设计在对基地原有植被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因地制宜进行布置。

  河道外种植主要以自然、生态为原则。考虑到周边多以居住区为主,为满足居住休闲的需要,河道外种植设计结合景观广场、亭、步道、球场等进行了合理布置,树种选择上主要以香花蜜源植物为主,植物选种时充分考虑了植物形、色、香相结合,使人身处其间时均可体验到自然生态的美。靠近市政道路一侧,加大绿化种植量,以防尘降噪的树种为主,使其在外围形成天然的绿色屏障。

  河道内种植在满足行洪断面的需求下,重要节点处以点缀大规格乔木为主,营造简洁、大气的河道内景观,打造一个多形态的绿地景观。

  10 公用与游憩设施设计:河道旁厕所、园灯、果皮箱、饮水站、路标、导游牌等设施。厕所结合管理处及周边的公建一起布置,方便游客就近使用。厕所数量按有人容量的1%设置厕所蹲位,同时考虑了无障碍设计。在保证方便实用的前提下,选址尽量远离水域。果皮箱沿自行车道及人行道设置,每隔400-600米设置一个。各个景点附近设置果皮箱,统一定时清理收集。导示牌应设于景点、景区入口处,路标设在交叉路口指明方向。

  11 结语

  慈湖河景观改造工程已于2012年10月份开工,项目建设将遵从规划方案的设计方向,将打造出一条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社区之河,文化之河,绿色之河,让河道空间真正回归市民,展示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让河道景观与城市建设和谐发展,提升城市形象。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329.html


上一篇:刍议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
下一篇:建筑电气设计阶段环保节能措施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