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2)
2.2 管理者在编制阶段的参与度不够\"城市设计是一种包含编制、管理、运作在内的的连续决策过程\"。城市设计编制阶段也需要设计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共同参与。而不少规划管理部门对此的理解是把自己放在组织编制者的地位,认为通过使用设计院的技术文件就可完成行政管理。但事实上设计人员的地位决定了其无法代替管理人员的思维。成都市多年的实践证明,设计人员往往缺乏行政管理经验,难以准确获知管理者关注点,造成许多编制成果与管理工作的聚焦点不一致。
2.3 城市设计忽视用地权属问题
受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惯性思维影响,我们一直忽视城市开发背后的土地所有权归属问题。不少城市设计形态研究方案都建立在方案 \"合理性\"基础上,任意整合不同权属土地。事实上,不在\"产权地块\"上落实规划构想,城市设计就难以控制土地开发,操作性很低。
3 城市设计面向规划管理的发展思考
3.1 城市设计面向规划管理的价值探讨
既然我国城市设计还远未达到一个成熟体系,那么城市设计对于规划管理还有其存在的价值吗?回答是肯定的。首先,我国目前的规划体系对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景观建设的文化性、艺术性、建设水准等长期缺乏应有的关注及有效的研究手段。而城市设计最关注的三维整体形态的研究领域,恰恰可作为对现有规划体系的补充。其次,现有规划编制更多是基于静态化管理给出一种通则,而就千奇百怪的现实问题,则需要\"动态化、精确化\"的管理。城市设计能够结合具体项目开展有针对性的研究,集合规划思维方式与设计特点,整体而又不失操作细节,有助于切实提高规划管理的水平。
3.2 城市设计面向规划管理的内涵
在实践中,大量概念性城市设计对于指导下一层次城市设计、招商引资、宣传政府中长期发展构想具有积极作用,但对于规划管理的日常工作特别是城市三维空间管控这一薄弱环节,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城市设计面向规划管理,就是要为规划管理的日常工作服务,在编制上应紧紧围绕规划管理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展开研究,为控规修编、建筑项目审批提出能具体加以实施的办法,达到提高管理水平的目的。简而言之,我们需要的是能指导管理者工作的城市设计。
3.3 城市设计面向规划管理的路径思考城市设计要通过规划管理有效落实,就必须在编制和管理两个层面做好各项衔接工作。
3.3.1 编制层面:城市设计着重对应规划管理的核心工作一是需要从系统的角度认真研究土地利用、业态开发、交通组织、建筑容量与形态、经济成本测算等方面的问题,着重回答规划管理上核心的用地问题、开发强度问题、形态控制手段问题,即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都要对规划管理关心的内容做出解答。二是必须以尊重不同权属土地的界址为前提,将规划控制要求落实在\"产权地块\"上,保证城市设计要求能在具体项目的审批环节得以实施。三是建立健全编制体系,出台技术管理要求,规范编制成果内容与形式,并逐步建立一个从宏观到中观、微观的层次分明的完整城市设计编制体系,保证各层次城市设计具有整体性、延续性。
3.3.2 管理层面:建立健全城市设计管理制度的设计
一是建立健全城市设计的组织编制机制,改变规划系统传统的垂直管理的行政架构,理顺其与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关系,建立符合现实操作要求的机构组织形式。二是结合地域化的管理体制,将城市设计的政策通过合适的载体赋予其法律效力。如通过引导控规修编与规划设计条件的拟定,将用地性质、土地开发强度、形态控制要素的优化调整等内容融入城市规划管理日常工作中。三是建章立制,保障城市设计技术成果纳入规划管理的常态化、合法化。即通过行政管理流程制度化设计,明确技术成果通过那些行政程序可确认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4 结语
城市设计要发展,有赖于研究与管理水平的共同提高。多年来人们普遍忽视了城市设计与规划管理如何衔接的问题。而成都的实践表明,发展面向规划管理的城市设计,探讨如何结合地域管理特征,完善城市设计工作机制,对规范城市设计编制与管理是十分重要的。总之,只有深入认识现有的管理体制,恰当的将技术成果制度化的寓于规划管理日常工作中,城市设计或可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扈万三《城市设计运行机制》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2 年
[2] 王世福《面向实施的城市设计》中国建工出版社 2005 年
[3] 全国城市规划执业制度管理委员会《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4] 高源《美国现代城市设计运作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6 年
[5]郭湘闽《论土地发展权视角下旧城保护与复兴规划的利益平衡以北京为例》 《和谐城市规划-2007 年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4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