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绿色节能技术在工程设计实践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日益紧张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与提高,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制定相应的措施,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也制定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并实施低碳经济战略,引起了全社会和各行业的关注和行动。

关键词:绿色节能 设计实践

一、在工程建设中,在设计企业中提高认识的重要意义

据统计,在建设行业中所耗能量约占社会总耗能的40%,同时建设行业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占总社会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0%左右。因此,在工程建设中如何节能减排是目前摆在我们建设行业面前的现实问题。而在工程实践中,我们作为设计企业应当从工程建设源头开始就该贯彻国策,发挥应有的社会责任更要责无旁贷。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进行技术创新,充分将各项绿色节能技术应用到工程设计实践中去,并在这方面作出我们设计企业应有的努力和贡献。

二、在设计企业中,技术与管理层面的相关措施

这几年我公司作为活跃在国内经济发达地区(长三角)中,对外合作与开放典范的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的设计服务企业在成立伊始,就一直把设计人性化的现代景观建筑环境与空间作为设计宗旨,从本质上有着朴素的节能环保生态设计的理念,因此在国家及省市提出节能减排的政策开始,就积极响应号召并将其落实到位。2001年我公司的研发中心办公楼设计中充分利用地形,将自然光影引入室内,同时注重室内外绿化景观,并大量采用墙面立体绿化,体现以人为本的宜人现代景观建筑空间。2006年扩建时,又加大自然通风与采光,采用自保温墙体、屋顶绿化、轻钢保温层面、架空地面以及局部光导管采光技术等,结合功能用非常经济的方式极大地扩展生态、环保、节能设计理念。我公司于2005年率先在设计院中选拔精干的技术骨干成立绿色建筑技术委员会,并开展相关节能技术的探索与研究,并在工程设计实践中开始应用。同时结合工程实践与相关专业机构进行合作与交流,并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关系。如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材料研究所及中国建科院上海分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城市规划研究院、依柯尔绿色建筑研究中心及美国EMSI环境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太平洋能源中心等,并积极关注新技术、新材能、新产品的发展与应用,如自保温外墙、光导管照明技术、光伏玻璃与光电幕墙、成品雨水收集模块等等。

三、近年来工程设计中的实例与相关绿色节能技术应用

通过以上管理与技术层面的措施落实,我公司在绿色节能技术上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至今已完成十余项相关绿色节能建筑设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下面根据不同的评价体系与节能技术的倾向性,选择其中典型案例作详细说明,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一) 国内绿色建筑(以国内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为标准),目标是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我公司设计的此类建筑有七项,其中国家一星级一项,国家二星级二项,国家三星级三项,地区绿色一项。

1、 案例一:苏州工业园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基地位置:苏州工业园区现代大道北,南施街东。

总建筑面积:3.5万M²,地下一层建筑面积:0.75万M²,地上五层建筑面积:2.75万M²

结构型式:钢筋砼框架结构,钢结构

设计时间:2007年 竣工时间:2009年

节能技术策略:

(1)对围护结构、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等进行模拟优化和技术经济分析,外墙保温采用泡沫挤塑保温板,玻璃幕墙采用Low-e中空玻璃。幕墙的开启率达到8%,起到了良好的自然通风的效果;屋顶花瓣形式构造,楼梯不封闭,隐藏在花瓣下,可以作为引风、导风构件,;建筑立面开口可以有效的引导自然通风;玻璃烟囱可进行热压拔风;中庭上空的天窗有较大的开启,利用中庭上空的低压起到\"拔风\"的作用,半地下室敞开式,与室外连为一起形成自然通风。在自然通风情况下,室温能保持舒适温度范围内,部分内区通风状况较差的房间,通过新风管道和机械方式辅助通风。

主要培训教室沿建筑北侧布置,顶层房间外有出挑深远的钢结构屋面,能起到防眩光的作用,内走道大量采用落地的玻璃隔断及玻璃门,使走道及部分内侧房间能借到从外侧房间射进来的天光,机器人大厅顶部设大面积采光天窗,地下室的车库部位为开敞式结构,周边设有采光天井,物业用房高出室外地坪部分开高侧采光窗,通过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和构造措施加强了建筑物的自然通风和天然采光。

(2)全部采用预拌商品混凝土和环保型的装饰装修建材;所用建筑材料均为就地取材或就近预制加工。土建设计与装修设计同步进行,避免装修施工对已有土建结构的破坏,可循环使用的玻璃、金属、木材、石膏等占建筑材料总重量的11.58%。

(3)照明、空调等室内环境智能控制,能耗和用水分项计量;采用节水器具、节能灯具、节能电梯、残疾人电梯,节能率达到50.5%;采用变频分质供水,屋面雨水回收处理后作冷却塔补水,道路冲洗,景观用水,绿化浇撒,水质达到回收利用标准,非传统水源利用率16.7%。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设置,采用节水的喷灌、管灌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90.html


上一篇:上海市地下工程汛期灾害防范的初步探讨
下一篇:老街居住区的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