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要创建绿色建筑
摘要:伴随着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程度也日益加深。对于建筑的发展来说,必须由传统高消耗型发展模式转向高效能绿色发展模式。
关键词:绿色建筑 节能 生态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伴随着科学技术上的新突破,一代又一代的高科技、智能化从无到有。在这硕果累累的背后人类为此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全球气候变暖,能源问题、环保问题,能源消耗正与经济发展成反比上升,节能减排,建设集约型的社会,成为世界性必须关注的话题。为此,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环保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面对这一形势,城市设计师尤应加强\"绿色建筑\"的设计,创造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高效建筑。
\"绿色建筑\"的概念是20世纪六十年代,美籍意大利建筑师保罗.索勒瑞首次提出,他将生态与建筑首次合称为\"生态建筑\"。在1992年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与会者第一次比较明确地提出\"绿色建筑\"的概念:即为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绿色建筑\"的初衷是以人、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为目标,在利用天然条件和人工手段创造良好、健康的居住环境的同时,尽可能地控制和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使用和破坏,充分体现向大自然的索取和回报之间的平衡。
一、创造绿色建筑,首先在设计思路上必须提倡实用功能要永远立于形式主义之上。
目前社会上正流行建造豪华写字楼、豪华购物场所等建筑环境,而这种建筑无论与自然的沟通能力,还是使用者对局部环境的调控能力,都远远不如大多数普通写字楼和一般购物场所。这种豪华建筑往往为了片面追求形式主义,追求立面和所谓空间形态上的效果而忽略对建筑本身的实用性和经济型的考虑。而这种建筑除了华丽的外表下带来的与自然沟通的不便利之外的另一巨大的差异就是运行能耗上的巨大差别。这种豪华建筑由于其不得已的与外界的封闭性导致其运行能耗比般建 筑高出几倍。而以高得多的投资,高得多的运行费,高得多的不方便与不舒适换取的只是一种符号化的满足感。而这种文化导致了大量资源、能源的浪费。
什么是舒适 、健康的建筑环境?真正舒适和健康的室内环境应该是尽量接近自然的环境,在建筑里,空间使用者能始终强调与自然界的沟通能力,例如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得到有效的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日照,以及对外界良好的视觉效果。能积极对局部环境温、湿度和照度及外界声响进行调控。这样的环境营造又完全可以实现我们节能建筑的目标。
建筑设计师必须在实用功能和形式主义之间找到利益的平衡点,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将降低能耗作为重要的行动准则始终贯穿到建筑的规划、设计,到系统的材料选择上。当建筑超越景观、技巧、风格,融入舒适、健康、节能、生态中,我们才真正进入绿色建筑时代 。
二、绿色建筑不是节能技术的盲目堆砌,必须因地制宜地考虑绿色技术的使用。
发展绿色建筑要强调符合国情、实事求是和因地制宜。创建绿色建筑需要辅以必要的技术手段,但我们不能照搬某些发达国家的具体指标,而只能采用自己的舒适度标准。具体的技术手段必须首先是自然调节,其次才是作为补充的必要设备调节。不要误认为技术先进就等于绿色节能,相反,在外界气候条件适宜时,利用自然通风仍不失为明智之举。必须主被动结合,体现绿色环境的实质还是自然资源的利用。强调绿色建筑是促进社会健康、协调、有序、均衡发展的建筑,是社会建筑。然而必须引起警惕的是:在日甚一日的市场原旨主义驱动下,绿色建筑发展表现出强烈的物质主义和倾向以依赖先进设备系统为主要特征,其技术至上背后是科学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泛滥。是不是把尖端技术统统用上,建筑就绿色了?回答是否定的。始终牢记被动优先、充分利用当地自然环境才是绿色技术的关键 。
而且应该明确建筑能耗不仅与建筑及设备系统的效率有关,还在很大程度上与建筑运行模式、使用者行为模式以及建筑提供的室内物理参数有关。我们抓绿色建筑工作,也不是单单为了建造出一片高能效建筑。单纯依赖先进设备的绿色建筑是值得怀疑的,有一段时间,我们希望把建成几座零能耗建筑作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标志性成果,作为建筑节能工作有显示度的业绩,其实是非常荒谬的。我们考核建筑节能工作的成果一定是实际运行能耗的下降,是围绕降低建筑运行 总的能源消耗所做的一切努力。
针对目前我们的实际情况,创造绿色建筑,提倡节能环保并不是一定要苛求高技术高成本的新型绿色建筑技术。节能建筑不能迷信高科技 ,许多高技术产品性能很好 ,但生产耗能很高 ,造价不菲 ,并不利于大面积推广 。 而对节能技术与产品作细致的性价比分析 ,找到既经济又能取得良好实用效果的技术与产品 ,优先使用不花钱的设计手段 ,对节能建筑的发展是真正具有实用价值的 。我们应该努力研发适合我们国情的节能技术产品,提倡应用可促进生态系统良性循环、不污染环境、高效、节能和节水的建筑技术,主张\"设计追随自然\", 追求人(生产和生活) 、建筑和自然三者的协调和平衡发展。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49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