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关于小城镇建设发展的几点思考(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城市规划: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增强人口凝聚性,关键在于政策要对头。为了使农村人口有效地向小城镇集中,实现农村城市化,应该尽快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大胆改革户籍制度。对大中城市以下,特别是小城镇,全面实行按属地和职业划分户口类别,以身份证为合法证件的自由迁移和登记有效政策。农民在任何一个小城镇,只要有固定住所,有比较稳定的职业,有生活来源,就要允许落户,并且在子女入托、入学、就业、参军、社会保障等方面,均享受原有城镇居民同等权利。第二,改革农村集体财产拥有方式,允许农民将其拥有的已经量化的集体财产变现流动,或者保留其迁移户口后的分红权利。这实际上是维护农民自身劳动成果,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一种改革措施。第三,正确处理入镇农民与承包地的关系。如果农民有要求,就要保留其迁称户口后对土地的承包权利。这样,入镇农民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一旦在镇上的非农产业失败,可以照常有饭吃,入镇的积极性就会高涨,但是可以鼓励他们有偿申请承包地,把分散的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第四,改革农民的宅基地使用办法。农民进入小城镇首先要解决住的问题,而宅基地是一种比较大的支出负担,这也阻碍了农民积极入镇。解决办法是,以县为单位,统一掌握使用部分农民住宅用地指标,允许入镇农民利用原有宅基地按一定折算标准置换城镇住宅用地,以减轻入镇农民这方面的压力,促使他们积极向城镇迁移。第五,规范收费行为。入镇农民除了依法纳税外,不得向他们收取增容费、落户费等五花八门的费用,使农民轻装入镇,尽快地安居乐业。

【参考文献】

[1]耿洪兵.90年代中国大城市旧城更新若干特征浅析[J].城市规划,1999,(7):14~18.

[2]阳建强.旧城更新改造的理论思考与现实选择[R].东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4.1~5.

[3]吴良镛.吴良镛城市研究论文集——迎接新世纪的来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4]方可.西方城市更新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城市规划汇刊,1998,(1).

[5]慈鸿飞.近代中国镇、集发展的数量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6,(2).

[6]袁中金,王勇.小城镇发展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23~24.

[7]张安录,杨刚桥.小城镇发展与建设用地管理[J].城市规划,2000,(9):51~53.

[8]王奇,叶文虎.可持续发展与产业结构创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2,(1):9~1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20.html


上一篇:浅谈中国城市发展
下一篇:中小企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思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