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结构早期裂缝成因和控制(2)
2.2从设计方面, 设置后浇带或者采用预应力混凝土
2.2.1后浇带起着伸缩缝和沉降缝的双重作用,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的削减温度和湿度变化引起的收缩应力,从而控制裂缝的产生。它是一种临时性的变形缝, 最终取消结构中永久变形缝。后浇带是增大伸缩缝间距和取消伸缩缝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是, 后浇带也有许多弊病,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 后浇带需保留一定的时间才可以浇筑, 一般都要两个月以上的时间。由于间隔时间较长,难免各种杂物落入后浇带中, 而后浇带配筋较粗而密,使得清理工作非常困难。 后浇带浇筑之前必须将两侧的混凝土凿毛清理干净, 并且充分润湿, 施工相当困难, 如果清理不干净或者润湿不充分, 很难保证新老混凝土的粘结强度, 势必影响工程质量。
2.2.2用预应力解决裂缝问题。预应力混凝土就是在结构承受荷载之前, 预先对结构施加预压力, 使结构处于受压的应力状态, 使之可以抵消由于外荷载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拉应力, 使结构在使用状态下不出现拉应力或推迟裂缝的出现, 将裂缝宽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用预应力解决超长结构的裂缝问题就是使预压应力抵消由于混凝土收缩和温度作用产生的全部或部分拉应力, 使混凝土中不出现拉应力或将其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采用预应力技术对解决混凝土的后期裂缝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并且可以扩大伸缩缝间距或取消伸缩缝, 施工方便简单易行。 同时, 预应力可以抵消部分荷载的作用, 使结构受力更合理, 充分发挥材料的性能。
2.3施工管理方面
2.3.1要严格执行混凝土配合比, 尤其是水胶比和外加剂不能到达预期的效果, 反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3.2混凝土的运输浇筑必须满足施工要求, 混凝土的铺摊厚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和易性及所用振捣器的作用深度确定, 泵送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大于600mm, 非泵送混凝土的铺摊厚度不大于 400m m。振捣要密实, 需要分层次浇注时, 在上层混凝土浇注前, 应充分润湿已浇混凝土, 并且将表面清理干净。 泵送混凝土的水灰比较大,泌水现象比较严重, 要及时设法排除或吸干水分, 严禁撒干水泥抹面或任由泌水溢出。
2.3.3混凝土浇筑之后要适时进行保温保湿养护。 掺膨胀剂的混凝土尤其是要加强养护, 在缺乏足够水分的情况下, 膨胀剂的膨胀作用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 还有可能产生延迟钙矾石而发生膨胀开裂。
3.结语
混凝土裂缝是工程中不可避免的, 是工程技术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但是由于使用要求, 必须对裂缝进行有效的防治和控制。本文着重分析了变形裂缝的产生原因, 提出了防止和控制裂缝出现的措施, 并提出了用预应力解决超长结构的裂缝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2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