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设计方法在建设城市特色的作用
摘 要:本文介绍如何在城市中体现地方特征, 建构城市特色意象,通过城市意象来分析城市空间结构, 是现代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城市特色 城市规划 规划设计
1、城市特色和城市意象
什么是\" 特色\" 《辞海》上的解释:\"特色就是一个事物从本质上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外显\"那么城市特色又是什么它是通过什么形成的呢城市特色的真正成因是各种因素——自然, 经济,人文的综合作用和长期的沉淀。有些是与城市共生的或者先于城市而存在的, 比如地域性的自然环境。例如山城重庆, 水城苏州。有些是通过人的活动积累而来的, 例如文化因素, 经济、历史状况等, 比如重工业城市徐州。对于城市特色的确切定义, 还没有具备足够说服力的。不同的专业或视角的说法会不同。按照城市规划和设计的角度理解,\" 城市特色\" 就是城市的原生环境(自然条件和历史背景)、反映并强化\"城市精神\" 的城市空间环境和蓬勃有序的市民活动的总和。
而所谓城市意象, 是指由于周围环境对居民的影响而使居民产生的对周围环境的直接或间接的经验认识空间, 是人的大脑通过想象可以回忆出来的城市印象, 也是居民头脑中的\"主观环境\" 空间。
城市的特色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城市的意象。城市意象的分析形成对城市特色的认知。城市意象往往是城市特色建立的根本目的和结果。当过去的某个片断重现时, 或体现在纪念碑上, 出土文物上, 或体现在历史传统和个人记忆中, 人们往往会触景生恬, 产生联想。所以, 当人们一看到\" 麻辣烫\" 就想到四川, 一读到\" 小桥流水人家\" 就想到江南水乡, 一谈起生土楼就想到福建的客家民居……这些意象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城市的代名词,体现出了城市独特的魅力。
这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简雅各布\"城市最基本的特征是市民活动\" 的观点。空间与行为的相互依存性构成了现代城市设计的一个关键要素, 称为活动支持。活动支持与城市文化密不可分。在城市特色建立的过程中, 形体环境等硬件的创造固然必不可少, 但是软件——活动支持和城市文化的创造更是不容忽视。
2、城市的危机
当我们津津乐道于祖先们己然模糊的城市蓝图的时候, 面对摆在鼻子底下的\"当代城市特色\" 这个话题, 却显得失意和缄默了很多。1978年我国城市只有二百多个。到本世纪初,几城市总数已经超过七百个。短短二十几年间中国城市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城市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功能增强了。却有不少人对城市的发展全面与否提出质疑。有人用\"宾至如归\" 来形容不管客至何处都恍如置身家乡的悲惨感受。更有人感慨的说, 所到的地方越多, 知道的就越少, 因为想象力已经被\"千城一面\" 扼杀了。我们可以把城市的无特色无个性放到全球的地平线上来考察, 就会发现, 早在八十年代初, 改革开放方兴未艾的时候, 世界上就已经遭遇了相同的\"特色危机\"。英习皇家建筑学会会长在中国考察时, 就曾言词恳切的奉劝吴良铺等先生要守住中国文化城市特色的阵地。二十年过去了, 问题没有解决, 反而变得更加尖锐。
3、城市特色危机和城市规划与设计的责任
世界城市的面貌是随着工业化的到来而改头换面的。在中国, 基本是在年改革开放以后。现代城市是现代工业的直接产物。蒸气机文明的旋风横扫了一切。现代工业追求高效率, 机械化和模式化。手工的艺术创作被工业生产所代替。王麻子,张小泉响当当的剪刀离我们越来越远。我们时展的趋势就是这样, 消磨个性, 消除特色。很多人认为随着全球化的进程, 城市和城市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 相互影响也越来越大, 从现代建筑衍生出的以雅典宪章为指引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之下,人们为了得到高速的经济腾飞和物质享受, 而匆忙之间舍掉了传统城市的结构形态, 盲目的切断了历史的回忆。这样的\"得\" 和\"舍\" 之间是否平衡毕竟健康的城市应该是完整有机的。全球化在一切领域都是必然趋势没文化和民族意识有关。在以经济为载体的\" 强势文化\" 面前, 国家和民族的文化抉择可以而且应该具备主动性。(经济发达并不等于文明更高级, 只是具备了基础条件)在我国,还有一些政治上的因素, 就是规划界的计划体制,长官意志, 以及\"先生产, 后生活\" 的功利模式,诸多的限制束缚了我们的头脑。城市规划管理及设计方法在国内的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 尤其对城市特色的继承和发展缺乏主观的努力, 有些规划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中胡乱采取克隆的办法, 因此对城市特色的丧失直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甚至可以说规划加速了这一进程。
4、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法对于建设城市特色的作用
作为城市规划者, 城市以及建筑设计者, 应该深入地去体察一个城市的活动支持与城市文化, 进一步发掘出城市的底蕴并把它提炼升华表现出来。城市意象是城市特色的外在表现。城市特色设计或者说是城市形象设计针对的可以是大至区域, 城市区块, 小至一条街道, 乃至单体的组合。街区的\"原始营造\" 阶段确定了它的空间格局, 形成了社区活动最基本的先天条件, 在此后, 居民是主角,他们可能会使建筑的样貌更加具体而微地生活化,更多地, 是\"创造\" 市民生活、市井文化——这也是城市特色的极重要方面, 形成\"城市精神\" 。关键是设计的手法和设计的理念如何去产生。我觉得对城市精神的理解尤为重要。并不是说在每个新盖的楼上加一个硕大的屋顶就表示尊重城市特色。没有哪一个城市是以仿古建筑作为自己城市的特色。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hengshiguihualw/452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