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当代电影谈贾樟柯创作电影的“散文手法”(2)

发布时间:2015-05-09   |  所属分类:导演: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创作散文的陌生化技法

  俄国文学批评流派形式主义的代表人物维克托·鲍里索维奇·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生活的感觉,就是为使人感觉事物,使石头显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

  “陌生化”技法指运用新鲜个性的语言,破除习以为常、缺乏原创性的语言壁垒,形成一种新的感知,通过打破现成的语言规范和常规想象,采用非常规的手段,建立起新的语言形式,它的意义在于将习以为常的事物推开,并换一种新的样式出现,造成一种“陌生感”,来获取一种“新奇”的艺术效果。

  在散文中,通过改变语序、修辞或者视角转换等方式可以达到陌生化的效果。其实所谓“陌生化”,其核心在于不断革新我们对于人生、处事和对世界的陈旧感觉,由此抵制审美疲劳并消解日常生活的“机械性”,使读者面对熟悉的事物也能有新的关于美的发现,从而感觉到作品的特别。

  3、修辞:散文中的日常辞格

  日常辞格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一般情况下它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律,在符合语法规范的基础上,通过语言各种元素之间的拼贴组合,增强表达效果,增加文章的美学内蕴。修辞并非散文独有,在小说、诗歌等其他文体中同样适用,笔者认为,散文使用较多的两种修辞分别是“比喻”和“反复”。

  (1)比喻

  比喻即打比方,指的是用某种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或者陌生的事物,有利于增强表达内容的生动感,容易留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在比喻中,被比喻的事物称为“本体”,用来比喻的事物称为“喻体”,联系二者的词语称为“比喻词”。比喻是散文中的常用修辞,它不仅包含作者对事物敏锐而细腻的观察,也有着作者的思想情感和生活体验。

  朱自清的散文就经常使用比喻的手法,无论是《春》的结尾,把春天分别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青年;还是《桨声灯里的秦淮河》里把月亮比作乡下羞涩的小姑娘;抑或《荷塘月色》中把荷叶比作姑娘的裙,比喻的使用让他的散文更加生动,就像他在《山野掇拾》序文中所说,“虽一言一动之微,却包含着个人的性格,最要紧是,包蕴着与众不同的趣味。”比喻让文章更有趣味。

  (2)反复

  为了强调或突出某种意图和情感,有意识的重复某些词语或句子的文学修辞称为反复。通过对一些词语或句子的重复表现,能够产生一种回环复沓的效果,有利于增强语势,渲染气氛。

  反复亦是散文中运用较多的修辞手法,如余光中的散文《丹佛城》 中写到,“白。白。白。白外仍然是白外仍然是不分郡界不分州界的无疵的白,……我已经成为山之囚后又成为雪之囚白色正将我围困”,“白”字的反复使用让这段描写更加传神,《塔》中也有类似的使用,“她来后,她来后便是后,和我同御这水晶江山。她来后,……她来后,……她来后,……她来后。她来后。她来后”,“她来后”反复的出现,将主人公的期待跃然纸上。反复让文章更有韵味。

  值得注意的是,比喻和反复作为修辞手法,经常是在某一句或者几处文字出现,当比喻和反复在相对较长的段落中使用时,我们常称之为象征和互文。

  (二)电影中的散文手法

  文学和电影虽然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一个是平面的,一个是三维的,但电影与文学更多的是互补而非对立,电影对文学文本的阐释是无尽的。笔者认为,电影中的“散文手法”与散文中的“散文手法”异曲同工,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非线性叙事。所谓线性叙事,指的是“一种经典的叙事方式,在叙事时注重故事的完整性、时间的连贯性、情节的因果性,在这种叙事观念的背后包含着对世界的秩序感和确定性的信念和诉求”,“非线性叙事”即反对“线性叙事”的要求,故事并不按照时间或事件发展的顺序陈述,而是被打乱成几块拼贴而成,因而使得事件零碎,时空被打乱,人物关系交错,情节多线条发展,这样的割裂让故事面貌更加凌乱。

  第二,“变形”的叙事元素。人们常常会因为习以为常而对一些事物视而不见,然而当这些存在于人们惯性思维中的事物消失或者被夸大时,人们变会觉得奇怪,进而好奇发生了什么。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会注意恰当的处理审美距离,“审美距离是指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是审美体验的必要条件”,所谓距离产生美正源于此。笔者认为,电影中的陌生化技法有两种,一是模糊叙事元素,二是放大叙事元素,通过对人们熟知的事物进行两个不同极端的变形,唤起观众新鲜的审美感受。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daoyanlw/14194.html


上一篇:论文发表全面透视台湾导演李安
下一篇:电影论文发表青少年在美国青春电影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