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策略

发布时间:2021-02-02   |  所属分类:高等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使地方高校毕业生遭遇严重的就业困境。为此,地方高校须从增强服务学生意识、引导毕业生多渠道分流、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平台以及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大学毕业生顺利就业。

高校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策略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高校;就业;应对策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是人民幸福感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1]。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关系到国家就业稳定大局。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达874万人,同比增加4.79%;河北省高校预计毕业生40.9万人,同比增加5.4%[2]。而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影响之下,一方面,大学生毕业求职错过了“金三银四”黄金时期;另一方面又面临着重重不利因素,如:企业线下的宣传活动、新员工招聘、大学生实习实训等被迫暂时停止;全球经济下滑导致企业产品流通变慢,为了降低成本企业招聘人员数量下降,申请出国留学深造受到阻碍;大量海外留学生回国就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公共卫生事件叠加影响,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为此,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高校如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我国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课题。

  1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的现实困境

  1.1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减少

  在全球经历金融危机后经济复苏缓慢之时,我国凭借自身的优势使国内GDP高速增长。然而受到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各省份实施限制人员流动的方式,企业停工停产使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对经济的影响也带来了连锁反应,各行业纷纷减少员工的招聘活动和招聘计划,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发展采取了暂时压缩工作岗位的措施,这种方式使大学生就业渠道变窄,影响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1.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企业及其用工造成严重影响

  企业每年的校园招聘集中在三、四月份,对于高校毕业生而言,有着“金三银四”的说法。一场突如其来的公共卫生事件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今年1月份,我国采购经理指数为50%,到2月份下降到了35.7%,下降趋势明显。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29.6%,比上个月下降24.5个百分点[3]。这个数据表明,非制造业经济总体断崖式下滑。中小企业抵御风险能力差。为了企业生存发展,采取了放假或缩减企业招聘数量的方式,为了控制成本想方设法减少企业支出。虽然在后续复工复产期间,企业开始招聘员工但普遍提高了对求职者的要求,但囿于大学毕业生大多缺乏工作经验,就业依然存在困难。同时,基于防疫的需要,多数采用了线上招聘,这样也打破了毕业生的常规求职方式。从而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1.3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部分大学生就业积极性不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大学生的就业积极性不高,表现在不愿主动就业,多次求职受挫后出现抵触情绪。其原因之一为自身核心竞争力不强,不符合单位选拔人才的标准,自然不能很好地适应单位和工作岗位的需求。就业核心竞争力弱势表现在:在校期间部分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没有很好地掌握,对知识缺乏扩展性、全面性,不能灵活运用和缺乏动手操作能力。有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清晰的认识,在自己所学专业领域里没有明确就业方向和目标,没有将所学专业和就业方向紧密结合,或导致“眼高手低”。如在校学习期间,部分大学生不认真听课致使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对知识没有进行扩展性学习等,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部分大学生缺乏科学的就业观,对就业存在着严重的“等、靠、要”等错误思维[4]。想着等毕业找工作时,依靠家庭、亲友或者学校就业中心给自己安排,而不是自己积极主动去争取工作机会。作为成年人的大学生,应以对自身负责的精神,积极地融入社会中,这既是对自我生存潜力的挖掘,也是自我才能的培养与展示。因此,大学毕业生不能依赖家庭、学校和社会,须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积极主动地参与,通过高质量就业实现自身价值。针对当前就业状况,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影响下,尤其是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企业用工数量减少使求职渠道变窄,自身的就业竞争力不高,无法满足企业用工需求等问题。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带来的影响,地方高校毕业生应主动转变思路,同时希望政府和高校就业服务升级。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困境,政府、社会和高校纷纷采取切实可行的对策,以推动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2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方高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对策

  2.1增强服务学生意识,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在每年的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校就业中心详细掌握每个毕业生的基本信息、就业意向,及时完善学生就业管理信息;采用多种服务措施为学生开辟就业求职培训或辅导(图1),并实时更新学生求职动态,及时通过各种信息平台发布招聘信息;举办就业知识讲座,通过优秀毕业生和求职成功者的亲身经历,引导毕业生合理规划未来。对于就业确实有困难的同学,学校高度重视并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帮扶工作。通过在制作求职简历、运用面试技巧、疏通心理压力等环节的指导,解决其面临的实际问题,帮助其找到理想的工作,保障学生成功就业。

  2.2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促进毕业生多渠道分流

  高校应紧紧围绕国家政策,通过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以实现大学毕业生的多渠道分流。如年初国家制定政策,基层事业单位招聘将对高校毕业生倾斜,在招聘要求、考核流程、人才留用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为此,高校应引导学生不要总是盯着大城市、国企和公务员的就业方向,倡导学生积极参与“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村官”“乡村教师”等基层就业岗位,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为打赢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功立业。激励大学生通过就业融入基层工作中去,积累工作经验、发挥个人优势。同时,针对国家今年的研究生扩招政策,可以引导部分学生进一步学习深造,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为将来更好地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2.3充分发挥“互联网+”在就业工作中的作用

  2020年2月28日教育部启动了“2020届高校毕业生全国网络联合招聘——24365校园招聘服务”活动,依托部、省、校三级联通的就业网络体系以及社会招聘网站,学校引导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5]。学校积极组织毕业生在线学习教育部“24365校园招聘服务”网络平台推出的系列高校就业创业公益直播课程,并依托学校原就业中心网站,针对当前的情况迅速对就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添加了线上指导与咨询、实时信息发布、信息定向推送、在线简历投递、线上面试、电子签约等一站式线上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满足用人单位招聘和毕业生求职的需要。

  2.4全方位推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校通过跟踪学生的就业情况,制定出应对突发事件的就业策略,特别是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高校要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就业优先战略:从大学入学开始,加强职业指导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在校期间强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精通所学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在就业前期进行必要的模拟就业培训,对存在就业问题的学生进行前期辅导和后续辅助工作,及时帮助学生重新定位自己的就业期望,使每位学生都能明确自己的就业目标及定位。就业优先战略要落到实处,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许涛.疫情背景下高校毕业生“云就业”的困境与突破[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0(15):34-39.

  [2]贲志雯,眭国荣.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其应对策略[J].现代教育,2020(5):46-48.

  [3]卓朋涛.基于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解决策略的研究[J].教育现代化,2020,7(4):178-179,188.

  [4]李幸霞.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策略[J].时代报告,2019(12):130-131.

  [5]刘志红.京津冀发展策略下促进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联动机制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8(31):276.

  作者:张铭 陈亚琴 王文书 白立强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gaodengjiaoyulw/22690.html


    上一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策略
    下一篇:高等教育管理模式创新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