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工业建筑钢结构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17-09-06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随着经济建设和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建筑业的用钢量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控制钢结构工程质量已经值得引起我们重视,本文主要讨论针对在钢结构主体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及应对策略。

建筑工人

  《建筑工人》杂志创刊于1980年,建立了一套完美的质量控制体系和制度,坚持在三校的基础,实行内部统校审读。杂志曾多次获得北京市和华北地区优秀期刊称号,在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评比中荣获二等奖。1980年,杂志在北京市创刊。

  1、钢结构的特点

  钢结构是指钢材制作为主的结构,是现代建筑的主要建筑结构类型之一。钢材的特点是强度高、自重轻、刚度大,故用于建造大跨度超高、超重型的建筑物特别适宜。

  钢结构的相对优点体现在:1)材料匀质性和各向同性好,属理想弹性体,材料塑性、韧性好,可有较大变形,能很好地承受动力荷载;2)建筑工期短;其工业化程度高,可进行机械化程度高的专业化生产;3)加工精度高、效率高、密闭性好,故可用于建造气罐、油罐和变压器等。相比之下,其缺点是耐火性和耐腐蚀性较差。

  2、钢结构工程施工过程中的部分问题及解决方法

  2.1 构件的生产制作问题

  门式钢架所用的板件很薄,最薄可用到4毫米。对薄板的下料应首选剪切方式而避免用火焰切割。因为用火焰切割会使板边产生很大的波浪变形。目前H型钢的焊接大多数厂家均采用埋弧自动焊或半自动焊。如果控制不好宜发生焊接变形,使构件弯曲或扭曲。主要的应对措施:概况来讲就是对整个过程做严格的质量控制。下料前检验:检验钢板尺寸,材质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有无缺陷,质保单是否齐全。焊材、焊剂是否与所焊钢板相匹配;放样划线,清楚表明装配标记、螺孔标注、加强板的位置方向、倾斜标记及中心线、基准线和检验线,必要时制作样板;下料注意将切割表面的铁锈、污染清除干净,保证切割件的平整和干净,切割后应清除熔渣和飞溅物。

  2.2 柱脚安装问题

  柱脚钢构件的安装问题常见出现在以下几点:1)预埋件(锚栓)问题现象:整体或布局偏移;标高有误;丝扣未采取保护措施。直接造成钢柱底板螺栓孔不对位,造成丝扣长度不够。对应措施:钢结构施工单位协同土建施工单位一起完成预埋件工作,混凝土浇捣之前,必须复核相关尺寸及固定牢固。

  2)锚栓不垂直现象:框架柱柱脚底板水平度差,锚栓不垂直,基础施工后预埋锚栓水平误差偏大。柱子安装后不在一条直线上,东倒西歪,使房屋外观很难看,给钢柱安装带来误差,结构受力受到影响,不符合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对应措施:锚栓安装应坚持先将底板用下部调整螺栓调平,再用无收缩砂浆二次灌浆填实,国外此法施工。所以锚栓施工时,可采用钢筋或者角钢等固定锚栓。焊成笼状,完善支撑,或采取其他一些有效措施,避免浇灌基础混凝土时锚栓移位。

  3)锚栓连接问题现象:柱脚锚栓未拧紧,垫板未与底板焊接;部分未露2~3个丝扣的锚栓。对应措施:应采取焊接锚杆与螺帽;在化学锚栓外部,应加厚防火涂料与隔热处理,以防失火时影响锚固性能;应补测基础沉降观测资料。

  2.3 连接问题

  1)高强螺栓连接,螺栓装配面不符合要求,造成螺栓不好安装,或者螺栓紧固的程度不符合设计要求。这种现象是由于螺栓表面有浮锈、油污等杂质,螺栓孔壁有毛刺、焊瘤等;螺栓安装面虽经处理仍有缺陷。对应措施:高强螺栓表面浮锈、油污以及螺栓孔壁毛病,应逐个清理干净。使用前必须经防锈处理,拼装用的螺栓,不得在正式拼装时使用。螺栓应由专人保管和发放;处理装配面应考虑到施工安装顺序,防止重复进行,并尽量在吊装之前处理。

  2)螺栓丝扣损伤,螺杆不能自由旋入螺母,影响螺栓的装配。主要是由于丝扣严重锈蚀引起的。对应措施:使用前螺栓应进行挑选,清洗除锈后作预配;丝扣损伤的螺栓不能做临时螺栓使用,严禁强行打进螺孔;预先选配的螺栓组件应按套存放,使用时不得互换。

  3)现场焊缝现象:质量难以保证;设计要求全焊透的一、二级焊缝未采用超声波探伤;楼面主梁与柱未焊透;未采用引弧板施焊。应对措施:钢结构施焊前,对焊条的合格证进行检查,按设计要求选用焊条,按说明书和操作规程要求使用焊条,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一、二级焊缝不得有气孔、夹渣、弧坑裂纹,一级焊缝不得有咬边、未满焊等缺陷,一、二级焊缝按要求进行无损检测,在规定的焊缝及部位要检查焊工的钢印。不合格的焊缝不得擅自处理,定出修改工艺后再处理,同一部位的焊缝返修次数不宜超过两次。

  2.4 构件的变形问题

  1)构件在运输时发生变形,出现死弯或缓弯,造成构件无法进行安装。原因分析:构件制作时因焊接产生的变形,一般呈现缓弯;构件待运时,支垫点不合理,如上下垫木不垂直等或堆放场地发生沉陷,使构件产生死弯或缓变形;构件运输中因碰撞而产生变形,一般呈现死弯。应对措施:前期控制,构件制作时,采用减小焊接变形的措施;组装焊接中,采用反方向变形等措施,组装顺序应服从焊接顺序,使用组装胎具,设置足够多的支架,防止变形;待运及运输中,注意垫点的合理配置。后期处理,构件死弯变形,一般采用机械矫正法治理。即用千斤顶或其他工具矫正或辅以氧乙炔火焰烤后矫正;结构发生缓弯变形时,采取氧乙炔火焰加热矫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18542.html


上一篇: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建筑工程分包合同管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