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谈施工中如何控制沥青混凝土孔隙率(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第二,拌合。这是我们制作沥青混凝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拌合工作中,最重要的两个方面就是实现原材料的均匀。按照拌合的一般原理,进行拌合的时间越长,那么原材料的均匀性自然就是越好的。但是在沥青混凝土中,沥青的特性决定了,如果拌合的时间过长,会造成沥青的老化,这样反倒是影响了混凝土的整体韧性。所以,我们在对沥青混凝土进行拌合时,不可以仅仅考虑时间的长短,一般采用的做法时对于干拌阶段,时间适当延长,而湿拌阶段的时间缩短,以此来避免沥青的老化。除了时间上的控制外,我们在进行拌合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卸料的顺序,虽然主要成分就是集料、矿粉和沥青三种,但是不同的卸料顺序也会影响最终的拌合结果。这是因为,三种不同的物质之间化学性能上会发生不同的反应,为了使三种材料之间得到最佳的性能发挥,我们应当首先在集料和沥青间进行拌合,然后加入矿粉,这个顺序能够充分的利用沥青的包裹性能与粘附性能,均匀拌合。

  第三,压实。如果说前面两个步骤都是从材料上控制混凝土的孔隙率,那么压实就是从实际工艺上对孔隙率进行控制。因为压实,本身就是一个减少孔隙率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除了减少孔隙率,也是为了使混凝土中的固体颗粒以更加密实和稳定的方式进行排列,提升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能。对沥青混凝土进行压实,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碾压设备。碾压设备是我们进行压实最重要的工具。根据沥青混泥土的特性,一般较为常见的选择是自重不下于12吨的双钢轮震动压路机。其次,碾压温度的选择。影响沥青混凝土压实程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沥青自身的品质,初期的配合比设计,压实的温度等。在这之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温度。根据我们的实际经验,混凝土的压实密度与温度的变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党魂度达到130°左右时,孔隙率就会开始降低。当温度继续上升到150°左右时,混凝土中的孔隙率会降到最低。但是,这并不是说,温度越高,混凝土的孔隙率就越小。在温度超过150°后,继续上升智慧使密度降低,孔隙率增加。所以,我们应当将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内。

  参考文献:

  [1]谭忆秋.沥青与沥青混合料[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

  [2]刘立新.沥青混合料粘弹性力学及材料学原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3]张肖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与保证[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4]李立寒.道路建筑材料[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255.html


上一篇:钻孔灌注桩水下混凝土配制方法剖析
下一篇:浅析SMW工法施工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