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浅议连拱隧道浅埋施工(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建筑设计: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HP=(2􀀀2.5)hq

  式中:PH——深浅埋隧道分界的深度;

  qh——荷载等效高度,按下式计算:

  hq=q/γ

  其中:γ——围岩容重;

  q——垂直均布压力;可以按下式计算:

  q=γh=γ×0.45×2s−1ω

  6.有关浅埋的分析

  对浅埋隧道而言,其上覆岩层很难形成\"自然拱\",若用暗挖法施工,可能影响至地表;从这种意义上来讲,浅埋隧道的设计和施工,与深埋隧道都会有所不同:隧道结构的荷载有可能就是隧道上覆岩层的重度,因此,对浅埋隧道进行设计或相关计算时,不能忽略上覆岩层的自重荷载;施工时应对地层进行适当的加固,以确保围岩的稳定性。岩(土)体的工程性质及其地质特征,是浅埋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岩体的工程性质决定岩层的初始应力状态,岩层的地质特征如节理、裂隙、结构面等直接影响隧道的开挖效果和围岩的稳定性。在围岩不好的情况下,浅埋隧道施工后,很容易发生坍塌;若施工方法或支护不当,有可能发生坍塌至地表。浅埋隧道多出现在隧道的进出口,围岩在不同程度的都会有风化现象,有的还有软弱岩层或泥夹层,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围岩进行超前加固,方可开挖,否则,开挖后隧道的稳定性很难保证。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中的连拱隧道多为浅埋隧道,由于连拱隧道开挖断面比较大,其施工中的力学行为和稳定性,已成为业内人士研究的热点课题。

  结束语

  近几年来,随着高速公路的快速发展,在诸多高等级公路隧道中,选用连拱隧道结构形式,因其占地少、洞外接线方便等,受到工程界的青睐。公路隧道多位于山岭重丘区,因地形条件而造成的隧道偏压普遍存在。近年来,我国已修建或在建的公连拱隧道中,多为浅埋隧道,并且地质条件不是很好。在地形偏压作用下,浅埋连拱隧道开挖后的稳定性,是一个复杂的力学问题,特别是中隔墙的应力模式、应力状态的相互转换更为复杂。应引起重视。参考文献

  [1]蒯行成,潘兴,杨海朋.施工顺序对双连拱隧道围岩和支护结构力学行为的影响.中南公路工程,2010,

  6(31):69.73

  [2]马万权,程崇国.关于连拱隧道建设技术问题的思考.公路,2010(5):29.32

  [3]刘招伟.浅埋大跨连拱隧道施工中变形的监测与控制措施.岩土工程学报,2009,25(3):339~342

  [4]张国强,李焱.关于连拱隧道中隔墙常见问题的探讨.西部探矿工程,2009.7

  [5]丁文其.龙山浅埋大跨连拱隧道方案优化分析.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24(22)4042~404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nzhushejilw/6368.html


上一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中裂缝的成因及其处理防治方法探讨
下一篇:浅谈渠道填筑施工过程中“三、四、八”工法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