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路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处理方法(2)
(二)路面坑槽的处理方法:
针对路面坑槽问题,倘若时间要求较为紧迫,可通过冷料冷补的方法进行处理,其主要是先开槽成型,待将其内部的淤泥、灰尘等污物清理干净后,灌填冷补料并摊铺均匀,从而避免填补材料溢出、漫散至坑槽外部,最后利用碾压机、夯锤将其压实。值得注意的是,填补材料的灌填应充足,对于深度较大的坑槽,可通过分层投料的方式进行处理。对于接缝区域的坑槽,可采用热料热补法进行处理,其主要是选取适合的位置布设加热板,同时在合理的区域内用加热板将处理面周围的路面软化,而对于耙松软化的路面部分则需要进行切边处理,采用乳化沥青材料将其喷洒至处理面的上方,从而形成一层粘结沥青,待修补材料固结到一定程度后,利用沥青混合料摊铺、平整,最后将乳化沥青作为再生剂进行适量的喷洒,通过反复多次的压实处理以达到修补效果。对于路面坑槽,倘若需要在雨天进行抢修、处理,可通过冷料热补的方法进行施工,其主要是利用热修补设备对路面坑槽进行填充处理,待天气转好后,针对之前修补完毕的坑槽,利用加热墙进行加热处理,此种方法的处理效果与修补质量较好。
(三)路面车辙的处理方法:
在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中,针对路面车辙问题,车辙深度较小的路段,可利用同类施工材料直接对其表面进行填补处理;对深度在4cm左右的路面车辙,可利用铣刨机将高出路面的拥抱去除,再通过微表填补处理法进行修复,最后进行罩面处理;对于车辙现象严重、深度较大的路面,应综合考虑路面的设计强度与整体性,利用铣刨机去除5cm到15cm左右的隆起部分后,采用改性沥青材料重新进行铺筑。
(四)软土地基的处理方法:
1.添加剂法。在项目施工的过程中,对于表层土体性质为粘性的软土地基,可通过添加剂的掺用进行处理,其主要是在软土地基的粘性表层中掺入化学添加剂,以此改善施工地基的性质,提高强度与密度,保障后续施工的安全。与此同时,添加剂的使用对于施工地基表面的填土,同样有着稳定、固结的作用。一般情况下,渗入软土地基的添加剂,通常采用生石灰、水泥、熟石灰材料,此种添加剂能够在工程项目的施工现场进行拌制,主要作用于降低地基土体内部的含水量,产生团粒子效果,而在施工完毕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添加剂与地基土体将产生化学性固结,改变土体成分的性质,进一步提高施工地基的稳定性。
2.敷垫材料处理技术。在进行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时,倘若作业面的地基土层不均匀,可选用具有一定抗拉力、抗剪力的材料进行敷垫处理,此种方法可有效避免施工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侧向移位等问题,能够显著提高施工地基的整体性与强度。此外,在回填土体的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冲击力、作用力,此时应通过均匀架设支撑材料的方法来降低、减小荷载,以此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敷垫材料法的使用,通常会选择化纤无纺布、土工布等材料进行软土地基的处理。
3.表层排水处理法。此种处理施工技术,主要适用于土体性质较好而内部含水量较大的施工地基。实际施工的过程中,在进行地基填土前,应在软土地基的表面挖设多道沟槽,不仅能够直接排除施工地基表面的水分,同时还能有效降低软土地基表层内部的含水量,以此提高地基的强度。值得注意的是,若要充分发挥排水沟槽的作用,在进行地基表面的回填土时,应选择透水性较强的碎石、沙砾。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加快,现代公路工程项目的建设频率、施工规模不断加大,若要有效保证项目的施工安全、质量安全,就必须针对整个施工过程采取实时的监督、管控,对于已发现的裂缝、坑槽等质量问题,或是在软土地基上施工,应综合考虑项目的施工标准与设计要求,有针对性的选择处理施工技术、及时进行修复,才能从根本上控制、避免安全隐患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时彩霞.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中须注意的问题[J]. 科技信息, 2010,(26) .
[2] 王江,王秀菊.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施工的摊铺质量控制探究[J]. 民营科技, 2010,(08) .
[3] 诸启贤. 浅谈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离析现象及控制对策[J]. 科技资讯, 2010,(17) .
[4] 刘兴文,宋瑞鹏. 沥青混合料摊铺离析防治措施研究[J]. 科技资讯, 2010,(11) .
[5] 王成刚. 公路施工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9,(02)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3963.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