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交通运输: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本文通过对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阐述了公路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公路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我国的公路交通一直处于不断蓬勃发展的状态中,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另一方面,交通运输发展,又会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高速公路的建设活动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无论是环境污染还是资源破坏,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即造成生态破坏。对于一个平衡的自然生态系统而言,道路的廊道与分割效应是对生态环境最直接的破坏,其次是高填深挖、弃土弃碴对原生物群落生存环境的彻底改变,第三是公路建设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

一、公路环境保护内容

对照上述定义,公路环境保护是基于生态可持续发展原则调节与控制\"公路工程与路域环境\"对立统一关系的发生与发展。公路环境保护由两项基本工作组成:一是分析因修建公路而对环境产生的各种影响及其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根据需要采取专门的环境保护措施,积极开展环境保护的有关工作;二是在公路的设计、施工及运营管理过程中,注意凸显公路各组成部分的环保功能,使公路在运输功能发挥的同时,对沿线环境的负影响最小。

二、公路发展中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一)长期、大量占用土地资源

交通基础设施可以提高沿线地区土地资源价值,可以吸引资金,形成沿线产业带,调整产业结构和人口分布。但公路运输是占用土地较多的交通运输方式,除公路本身长期占地外,在建设中的土场、临时设施等也将在一定阶段内占用大量土地。土地利用是人类根据土地的自然特点,运用一定手段对土地进行长期性或周期性的经营和治理改造活动。作为建设用地的大户,高速公路的建设和营运势必对其周边的土地利用产生深远影响,许多农田可能永久失去农业生产能力,耕地的改变会引起农业人口的变化,进一步会引起劳动力结构和文化的变化,某种程度上又会改造原有的生产体系和生活方式。

(二)改变当地生态环境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呈带状、距离长,它改变了所经区域的环境特征。尽管它们在沿线环境系统中所占面积比例并不大,但影响却非常大。公路建设对生态系统最直接的影响始于场地清理,用地范围内的植被在施工前均被砍伐或移植清理。其中,临时用地及立交区、边坡、中央分隔带等地,在公路建设过程中可以通过人工绿化或建成后自然恢复等方式恢复植被;而路面及构造物等地,植被将永久不能恢复,导致公路沿线植被覆盖率降低。

(三)环境污染

1.声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期间,各种作业机械和运输设备都会产生施工噪声,碾压设备、拌和设备、钻进设备、爆破设备等都是强噪声源。噪声不但干扰着人类正常的生产、生活活动,对动物也产生严重影响,强噪声会使鸟类羽毛胎落、不产卵,甚至改变栖息习惯。

2.水环境的影响

公路施工过程中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中的生产废水和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两个方面。钻渣、泥浆、施工船舶污水、生活污水及废弃物以及建筑材料的流失等是主要的排放源。它们对沿线地表水体的水质产生影响。

3.空气环境的影响

空气环境的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扬尘、烟气和动力设备排出的尾气污染,其中,以粉尘污染和沥青烟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较为突出,粉尘来源于路基开挖、填筑、材料运输、拌和及土石方施工,烟气主要来源于沥青混合料作业过程中的拌和和摊铺。

4.社会环境的影响

高速公路施工必然要涉及到征地折迁,会造成一定数量的居民搬迁,使沿线居民人口结构及需求发生变化,改变了原有居民的联系及交往方式,影响到区域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

(四)资源消耗量大

公路建设需要消耗大量如钢铁、水泥、沥青及电子产品、通信器材等原材料。公路运输也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发达国家交通运输消耗的能源已占到能源消费总量的1/3左右。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数量激增,对能源的需求和消耗也将会持续增长。

三、公路施工阶段环保措施

(一)生态环保

1.在土方开挖回填时避开雨季,雨季来临前将开挖回填、弃方的边坡处理完毕。

2.施工取土时采取平行作业,边开挖、边平整、边绿化,计划取土,及时还耕,及时进行景观再造。

3.在雨水充沛地区,及时设置排水沟及截水沟,避免边坡崩塌、滑坡产生。

4.在雨水地面径流处开挖路基时,及时设置临时土沉淀池拦截混砂,待路基建成后,及时将土沉淀池推平,进行绿化或还耕。

5.对路堤边坡及时进行植草绿化。

6.对施工临时用地,先将原表层熟土集中堆放,待施工完毕后,再将这些熟土推平,恢复原地表层。

(二)噪声防治

1.当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

2.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学校和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施,尽量减小施工噪声对教学和工作的干扰。

3.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aotongyunshulw/4015.html


上一篇:沥青路面离析原因与防治分析
下一篇:桥梁裂缝产生原因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