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加强经济管理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探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的贡献率较低,且有降低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率贡献份额较低的深层次主要原因是企业规模不够大、政府行为中还缺乏实际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的机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需要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主为的技术进步推进机制。

关键词:加强管理 实现经济 持续发展

中国经济建设的基本国情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实际规律,而单纯的采用西方的许多经济理论在分析与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上就会呈现出明显的脆弱性,尽管许多人找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问题和弊端,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观点和建议,但是他们并没有看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也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建设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因此,解决中国的经济问题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来分析,从而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经济建设规律的经济增长之路。

一、防治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实证结果清楚地显示,改革开放 30年来,以高投资、高货币供应为特点的经济高增长,极不利于物价的稳定,换句话说,中国这种高投入型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是以高通货膨胀为代价的。尽管货币主义认为通货膨胀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但是处于转轨时期的中国经济,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和完善,经济建设面临着极为复杂的问题与矛盾,不能简单的像西方某些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那样,把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都归结于货币供应,造成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则是多方面的,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对物价上涨都起到明显的剌激作用。因此,在我国防治通货膨胀不能仅仅依靠紧缩的货币政策,过度的提高利率,压制物价甚至适得其反,加剧流动性过剩,政府应当综合考虑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国民收入分配政策等,尤其是加强各项政策之间的相互协调,避免出现政策之间的相互冲突与抵消。由于各国经济联系极为密切,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也会对国内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汇率政策也是不可忽略的。

通过单位根检验发现,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货币供应、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在5%的显著水平下均是一阶单整的,这就说明他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也就是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之间、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通货膨胀受到货币供应和经济增长的长期影响。因此,我国防止通货膨胀的发生必须充分协调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在经济持续过热增长、货币持续过热供应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采取通货膨胀的预防措施,不能一味的注重经济增长而忽略了通货膨胀的危机。政府在经济建设过程中,必须密切关注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化,找出物价波动的结构和范围。由于各国关于消费者价格指数的权数设定及商品和服务种类的选定方面有很大差异,采用这一指标所反映的各国的通货膨胀水平也是不同的,因此,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加强物价指数的科学编制,并结合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使这一指标能够充分反映国内物价整体水平波动的状况。

我国爆发的通货膨胀具有一期惯性,一旦产生就有不断加深的趋势,反映了通货膨胀在短期内是不能立即消除的,而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也具有较长的滞后性,即它们对物价的影响是长期的,这些都表明反通胀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需要作长远的准备,不能急功近利,一劳永逸。世界许多国家在反通货膨胀政策的制定上都存在很大争议,有的强调货币政策,有的强调财政政策,有的还强调汇率政策等等,这些政策之所以存在差异主要是源于各国通货膨胀问题的爆发原因及严重程度并不一致,但是在政策的制定上都避免片面及过激行为。由于不同的政策之间也会出现部分政策相互抵消甚至是冲突的地方,因此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要权衡各项政策利弊,尽量发挥政策之间相得益彰的综合效应。

二、抑制经济过热的政策建议

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货币供应显著,因此,在中国防范和治理通货膨胀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积极改变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发挥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持久拉动作用。积极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不仅能够有效缓解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减少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降低经济发展的风险,而且能够积极消化国内部分行业的过剩产能,改善人们的生活,对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经济增长仍然属于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即主要依靠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和扩张来实现经济的增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是数量型的经济增长,其结果必然导致大量的能源原材料消耗,拉动初级产品的价格上涨,增加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并且这种原材料价格上涨不断的向下游传递,最终引起与人民的、燃料、原材料和环境污染的压力,尤其是在当前国际市场上的原油、铁矿砂、氧化铝等初级产品价格暴涨的背景下,对提高中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具有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产业结构上,必须打破现在第二产业投资过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投资不足的局面,合理设置农、轻、重的发展比例,尤其是重视落后产业和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从而避免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比例失调的问题,减少价格波动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034.html


上一篇:项目管理论文发表如何加强矿山工程施工管理
下一篇:浅析西方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