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宏观经济管理背景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手段

发布时间:2018-09-05   |  所属分类:经济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在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逐渐向平稳方向演变,想要更好的实现经济管理,必须重视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发展,这也是当前经济管理的主要方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尚不成熟,这也就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为促进国家经济向长远方向发展,必须在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实现区域经济的共同发展,这也具有一定的战略性价值,下面文章对于政府宏观经济中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行详细论述。

市场经济研究

  《市场经济研究》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市场经济研究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64-1026/F,国际刊号:ISSN1004-9266。市场经济研究杂志社由宁夏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管、主办,本刊为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所谓的宏观调控,即国家干预,就是国家运用一定的手段来干预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宏观调控这一经济理论是由凯恩斯所提出的,其反驳了萨伊定律,而提出了宏观调控这一重大理论。实施宏观调控,需要国家利用一系列的综合手段来的调节当前的国民经济体系,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再生产,达到经济的协调性发展,且此种经济管理手段已然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实施经济管理的首选。

  借助区域经济,能充分将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实况反映出来。而今,我国区域经济存在着不均衡问题,且区域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为实现各区域经济的规范化发展,应发挥好政府的重要支撑,从而实现对各区域经济的宏观调控。

  1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现状与具体发展趋势

  1、现状

  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东西南北间的跨度都比较大,进而导致我国经济呈现区域性差异。如,珠三角、长三角地区处在沿海位置,该地区主要是借助海运的方式来发展经济,在此种情况下,经济发展实力达到全面提高,且比黄土高原、西北内陆等陆运方式的经济发展实力更轻,再加之改革开放的提出,各个区域都高举党的旗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发展区域经济,且国家提出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法律法规,旨在满足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一般来讲,关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分析,主要针对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与京津冀等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研究[1]。

  在我国经济发展体系中,三大经济区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探路者,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对全局规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2、发展趋势

  从狭义角度来看,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是将国土资源作为重要的研究单位,将区域性经济作为重要的研究目标[2];从广义角度来看,发展区域经济应从国际角度出发,重视我国与相邻国家间要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例如,我国应建立中韩自贸区,政府部门还在海南举办了“博鳌论坛”,旨在为“一带一路”计划的实施提供条件。实现区域经济的统筹化发展,应增强政府部门的国际化思维,具备最新的国际视角,为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政府部门必须要对当前的区域经济系统进行合理部署,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均衡性与协调性发展。然而,就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实况来看,区域经济发展遭遇瓶颈期,此类问题的出现,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会产生制约。

  经济建设前期,我国政府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国家会给予干预,全面深入到生产与生活之中,旨在实现对资源的合理配置[3]。与自由市场经济相比,宏观调控的实施,抗风险性较强,能采取一定的措施规避风险,例如,企业间存在恶性竞争,会产生一定的资源浪费,也会对市场秩序构成威胁,能缓解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不科学的问题,可将经济风险指数降至最低。然而,计划经济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特别是开展企业指导工作时,会与市场规律背道而驰,极易使得企业自主性缺失,无法更为高效的实施自我调控,从而会对整个经济产业链产生影响,也会影响市场运行的稳定度。

  2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内涵和管理手段

  1、内涵

  通常来讲,关于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的内涵,主要从狭义与广义两个角度出发。所谓的狭义概念就是指国家的行政系统,而从广义角度来看,就是指除去行政系统之外的政府部门[4]。在本次研究中,主要时从广义角度来开展宏观调控。实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政府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表现为主体干预,利于全面提高宏观经济管理水平。实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从本质上是由国家政府来干预,以满足经济调控的基本要求。

  宏观经济管理工作的实施,其主要目的为维持整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均衡性与稳定性,保证国家经济要控制在一定范圍之内,在此种条件下,利于为人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能适度缓解就业压力,保证整个市场经济保持稳定性与安全性,利于维持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从本质上来讲,宏观经济管理的实施,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盲目性、滞后性等。

  2、管理手段

  一般来讲,政府开展宏观调控时,主要会采取经济、行政与法律等多种方法。借助经济手段,可更好的计划与调整市场经济,利用经济政策来调整产业结构;而行政手段则是借助行政机构来对市场经济进行管理,运用更为科学的手段来实施宏观调控,以满足区域经济的实际发展需求;法律手段的应用,主要是落实我国各项政策与法律文件,旨在保护参与者的合法权益,利用法律手段来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从而形成一个健康的竞争环境,也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3 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路径

  1、经济手段

  由于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自发性问题,政府部门则需要制定相配套的政策与计划,旨在让整个经济系统逐步恢复正常状态,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经济手段的实施,政府可及时发行国债,旨在满足国家经济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及时对存贷款利率进行调整,从而打造和谐的消费环境。宏观调控在区域经济协调性发展进程中,经济手段是最为管用的手段之一。

  2、法律手段

  市场经济的运行,为保证区域经济的规范性发展,法律手段是不可或缺的,主要借助法律手段来规范与约束相关人员的行为,也要将其作为规范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准绳。政府借助法律手段来对行为主体进行约束,注重在行为规范上要做到强制性,旨在维护参与方的基本利益[5]。例如,在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存在者恶性竞争的行为,为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应运用法律手段来约束与制裁“恶性竞争”行为,明确提出违法行为的惩处措施,并落实好责任,以实现对市场主体行为的有效规范,旨在维持整个市场环境健康、高效的运行。

  3、行政手段

  所谓的行政手段就是政府会赋予一些行政部门实施行政管理的权利,采取系列管理行为,会对参与整个市场环境的行为主体、实际行为等开展行政管理。通常来讲,行政管理具有浓郁的强制性特点,其在实际行政管理时必须要充分遵循国家行政法规。例如,若疫苗质量不达标,政府应及时下令,要求疫苗的生产商在规定时间内实施整顿,还要对生产商实施问责或罚款等处理,如果生产商的整顿效果不佳,需要下令将生产工厂予以查封。

  4 结束语

  而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重在开展国家的宏观调控与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发展区域经济时,开展政府宏观调控工作,旨在实现对市场资源的科学性配置,强化各个区域经济市场运行的高效性与稳定性,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规范。新时期,宏观经济管理的实施,主要采取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等来实施宏观调控,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性发展。

  参考文献

  [1]陶丽,邓桥.试论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商业时代,2014,(02):12-13.

  [2]鲍琳,张贵炜,郭彩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背景下政府职能的缺陷及改进路径[J].企业经济,2016,(05):168-171.

  [3]张璐.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分析[J].知识经济,2016,(17):24-25.

  [4]吕文丽.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5,(17):138-139.

  [5]李玉佳.宏观经济管理下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与相关思考[J].现代国企研究,2016,(20):151.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gjixuelw/19585.html


    上一篇: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作用
    下一篇:中小企业融资结构影响因素及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