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国对外金融战略:从美元中心到货币制衡?(3)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金融: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外部制衡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联合那些可能和可以抗衡美元的行为体,通过某种形式的合作和协调,弱化、抑制美元的主导地位。在当前情况下,中国可以考虑的制衡政策联合对象有四个:欧元区、东亚、欧佩克国家和金砖四国。(25)

欧元区是中国货币制衡政策最为现实的侧重点。欧元自诞生以来,便被认为或可成为美元的有力竞争者。从欧元区国家领导人的政治意愿看,他们也希望欧元能够与美元比肩。但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欧元迄今仍不能在全球范围内挑战美元的主导地位。(26)此次金融危机之后,欧元失败论和无用论的观点更是甚为流行。尽管欧元的表现不像预期那样出色,但中国货币制衡的目标不在于欧元取代美元,而在于通过支持另一种可供选择的货币来抑制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过分突出的主导地位。这意味着欧元地位可以与美元地位存在一定差距,但这种差距不能被拉大以致很大程度上丧失与美元竞争的可能性。所以在欧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时,中国可以考虑出手帮助欧元走出困境,保持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可信地位。从中国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中的某些表现来看,中国事实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支撑欧元国际地位的实力。(27)中国用欧元制衡美元的具体方式有购买欧元资产、扩大欧元在篮子货币中的比重以及在双边贸易中进行非美元结算。

东亚是中国对美元进行制衡的另一必须借重的重要区域,从长远看,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欧元区。按照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理论,东亚已经成为当前维持全球美元主导地位的最关键外围地区。如果作为世界经济版图三极之一的东亚能够在汇率制度、贸易结算以及外储投资等关键领域都放弃美元本位,那么美元的全球影响力将会大为衰减,甚至最终将可能不得不退化为区域性货币。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地区金融危机以及本次发端于美国的金融危机,东亚地区有着较为强烈的地区金融合作动力。但是,与已经推出单一货币的欧洲相比,目前东亚金融合作虽有所进展,但难言已经取得根本突破,美元依然是东亚的主导货币。中国要以本次金融危机所暴露出来的过度依赖美元对东亚的负面影响为契机,继续联合区域内国家积极推动东亚金融一体化进程,力争在建设新的区域金融机构、深化清迈协议、建设亚洲债券市场、协调区域汇率政策以及创建亚洲货币单位等方面取得更显著成果。

欧佩克国家是中国推动国际石油贸易非美元结算的重要地区。因为欧佩克国家所产石油的交易主要以美元结算,而且由于石油美元回流效应的存在,使它们以积累的巨额石油美元购买了大量美国国债,(28)所以欧佩克在结算和融资两方面支撑了美元的国际主导地位。从制衡美元出发,最重要的是中国在与欧佩克国家进行石油交易时大力推动非美元结算方式。中国已经取代美国成为沙特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国,(29)而沙特在欧佩克内具有关键性地位。此外,中国未来对于能源需求特别是石油需求的持续增加在一定程度也可以提升中国的影响力。由于美元贬值等因素,欧佩克在历史上曾数次考虑放弃石油美元定价而采取其他货币定价。(30)若干与美国有着严重冲突的欧佩克成员国也曾放弃以美元结算。(31)这意味着欧佩克并非一定会坚守美元定价。

金砖四国是新兴经济体的代表,它们认为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重大弊端,希望能够加以改革。从制衡美元的角度,中国可以采取如下措施。其一,在双边贸易中推进用本币结算。其二,扩大中国外汇储备对其他三国的投资份额。此三国近年经济发展迅速,对其投资将会有较高的收益保证。(32)其三,继续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协调立场,争取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形成某种形式的份额联盟,抑制美国在其中的独大地位。

除外部制衡外,中国要制衡美元最为关键的是改变自身依赖美元的惯性。这就需要内部制衡。从内部制衡的路径来看,大致上也包括三种选项。一是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促进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国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政策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原有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果,要改变这种状况,中国必须进行产业结构升级,扩大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提高国内消费对GDP的贡献,否则很难摆脱美元的束缚。

二是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制衡美元最为直接的内部制衡政策选项,也是目前国内学界讨论最多的。在当前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尚不能对美元的国际地位形成挑战,但它是人民币本身未来能够有效制衡美元要迈出的第一步。通过双边货币互换以及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人民币在作为结算货币方面已经取得了可喜进展。在此基础上,未来还要朝向人民币作为锚货币、投资货币以及储备货币的方面努力。(33)人民币国际化可能需要较长时间,现在需要做的是,要消除那些制约人民币成为国际化货币的不利因素,为未来打下基础。

三是主动调整外汇储备投资方向,进行多元化的外储投资。巨额外汇储备是中国最为有形的金融力量,调整外汇投资方向也是最为容易操作的制衡美元方式。中国把巨额外汇储备大都用于购买美元资产的原有投资方式,既支撑了美元主导地位,又可能陷自身于\"美元陷阱\"的尴尬境地。(34)多元化外储投资意味着中国可以把减持的美元资产转而进行其他投资,比如购买欧元资产,或者购买战略商品。这样既能发挥中国外汇储备对美国的影响力,又可分散外汇储备过于集中于美国市场的风险。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jinronglw/1103.html


上一篇:长丰汽车股份申请后战略效应研究
下一篇:浅谈房地产企业融资难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