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科学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在日常教学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许多人认为是学生最喜欢的学科,不需要培养兴趣。其实学生感兴趣的并非信息技术知识,而是电脑网络游戏。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上来呢?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点滴尝试,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巧设导语,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产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巧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讲Excel中利用函数运算时,我没有直接讲公式的运用,而是先用广播把一个成绩单传给学生,要求学生用两分钟的时间算出60名学生的总分、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可以使用计算器,这样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结果可想而知,两分钟内最快的学生也就完成三十名学生的总分计算,这时我说:"大家想不想学一种新的计算方法,这种方法能在二钟之内完成所有的运算。"学生一听还有这样快捷的方法,非常感兴趣,个个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办法,这样一下子激发起了全体同学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积极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布置任务,驱动兴趣

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经常采用的一种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它往往由老师提出教学任务,学生自己思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不再主宰整个教学过程,而是以学生为主体,这样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如在讲Word表格制作时,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向学生出示各种不同制作难度的表格要求学生完成,要想完成这几个表格的制作就要学会插入表格,合并单元格、表格线添加,擦除、拆分等多个操作命令。学生带着任务会认真地看书、分析、操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基础差的学生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能完成一些复杂的表格操作。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对那些能力差的学生我再发动学习好的学生帮助他们,结果是一堂课下来,没用教师讲多少知识,学生自己学会了本节课的内容。

三、开展竞赛,提高兴趣

在教学中,开展学习竞赛既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学习Word的综合应用时,我采用比赛的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Word软件知识编辑一份电子报刊,这里既有文本的编辑排版、又有插入图片、图形、艺术字和表格等多种综合性的操作、看哪组同学制作得既快又美观。一下子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每个小组同学都积极地交流,分工、协作、查找资源,然后我又利用广播展示每个小组的作品,评出最佳作品,学生在交流中制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寓教于乐,增添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玩是学生的天性,对于充满好奇心的学生而言,电脑游戏有着强烈的吸引力,那么在教学中国,我们何不利用学生的这一特性顺水推舟,寓教于乐呢?通过游戏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进而在乐趣中学习知识。例如:在学习Windows操作时,把一个游戏文件隐藏起来,让学生查找,谁找到谁玩,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很自然地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进行层层查找,包括电脑、资源管理器、网上邻居等,学生在娱乐的气氛中完成了所学的知识。

五、自我评价,培养兴趣

自我评价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及时矫正学生学习中的错误,同时也有利于学习兴趣的培养。例如:信息技术课上,我在黑板上写有优、良、达标、待达标的参考标准,每个学生在下课之前参考标准把当堂课的学习成绩填写在计算机鍵盘下的成绩表上(只填"特优"、"优"、"良"、"达标")

特优:兴趣浓、纪律好、自学能力强、爱发言、能辅导同学

优:兴趣浓、纪律好、能自学、爱发言、完成教学任务

良:有兴趣、纪律好、能学会

达标:纪律好,能学会

待达标:纪律差

每节课后,小组长检查一下本组同学的自我评价是否准确,对个别评价不合理的重新评价。

教师阶段性地检查学生的评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特别是对个别学生评价不认真的现象进行教育。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激励学生在课堂上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纪律,自觉努力学习,争取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我们还可以采取"档案袋"的办法。一个单元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分析一下,从各个方面对自己进行反思,使他们在反思中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真正地将"学会学习"落到实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是培养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最好教师,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还要不断地探索更多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率。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kexuejiaoyulw/2826.html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浅谈高校德育面临的信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