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发表职称论文CT诊断阑尾炎

发布时间:2015-08-06   |  所属分类:临床医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小编推荐站内最受大家欢迎的期刊: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杂志具有正规的双刊号,其中国内统一刊号:CN41-1400/R,国际刊号:ISSN1674-3474。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杂志社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主办,本刊为月刊。自创刊以来,被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

【摘要】 阑尾的位置主要取决于盲肠的位置,因此,在CT诊断中正确显示回盲部的解剖关系,就成为寻找阑尾的关键。阑尾的基底部与盲肠的位置关系比较固定,但其尖端所指的方向很不一致,常见有以下五种:回肠下位(盆腔位)、盲肠后位(结肠后位)、盲肠下位(髂窝位)、回肠前位、回肠后位。在诊断中还应注意,随着异位盲肠的发生,还可有以下几种阑尾位置异常:高位阑尾多位于肝脏下方;低位阑尾可降人小骨盆腔内,与输尿管末端、膀胱和直肠相邻;盲肠后腹膜外阑尾(腰部阑尾)、位于左髂窝内或腹腔中部的阑尾。增厚的肾周筋膜邻近升结肠时,可出现与阑尾相似的CT表现,注意它与肾筋膜的连续性并与结肠后筋膜相连的特点,可与阑尾鉴别。阑尾周围的血管影,在CT平扫时,有时不易与蜷曲的阑尾相区别,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

【关键词】 阑尾 疾病 CT诊断

急性阑尾炎一般根据其典型的临床表现,简单的实验室检查,无需影像学检查即可作出正确的临床诊断。但是,有近三分之一的阑尾炎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在诊断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这部分患者有必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此外,CT还能在定位(如异位阑尾)、病程发展和并发症等方面,为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帮助。

阑尾腔的阻塞和细菌感染是引起阑尾炎的主要因素。各种异物可造成阑尾腔的机械性阻塞;亦可因各种刺激引起阑尾痉挛,导致功能性阻塞。阑尾的机械性或功能性阻塞,加之阑尾蠕动障碍或血管神经失调造成阑尾粘膜的损害,细菌侵入粘膜引起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有三种主要类型:①急性单纯型:为早期阑尾炎,阑尾粘膜层或粘膜下层发生炎性水肿,阑尾轻度肿胀。②急性蜂窝织炎型:又称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炎症由表层向深层发展达肌层及浆膜层,阑尾高度肿胀,并可扩展至阑尾周围,引起阑尾周围炎及限局性腹膜炎。③急性坏疽型:炎症进展引起阑尾血运障碍,使阑尾发生坏死,常导致阑尾穿孔,引起阑尾周围脓肿或弥漫性腹膜炎。

慢性阑尾炎由于阑尾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和管壁纤维化,引起阑尾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病变的反复发作迁延,常伴有慢性盲肠周围炎及脓肿形成。

阵发性、转移性右下腹疼痛,压痛,反跳痛和肌紧张,特别是麦氏点的压痛、反跳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炎症加重时可出现心率加快、口渴、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腹膜炎时可出现畏寒、高热及麻痹性肠梗阻。

CT表现:阑尾炎的初期,由于仅为粘膜层和粘膜下层的炎症,而阑尾并无明显的增粗,此时CT很难作出正确诊断。

急性阑尾炎的CT直接征象是阑尾形态的异常,表现为阑尾的肿大增粗(直径>6mm)和阑尾壁的增厚,增粗的阑尾边缘模糊,密度轻度增高。阑尾周围可见少量液体渗出,阑尾管状结构消失,阑尾壁与周围的炎症分界不清。

约70%的病例伴有阑尾盲肠周围炎,CT表现为右下腹部阑尾区及盲肠周围结缔组织模糊,周围脂肪密度增加,脂肪内出现条索状密度影,并可伴有盲肠壁的局部增厚,甚至引起结肠后筋膜的增厚和结节样隆起。当局部炎症被网膜包裹时,可形成类似肿块的影像,有时需与肿瘤鉴别。

阑尾周围脓肿是阑尾炎的另一较常见的CT表现,由阑尾穿孔所致。脓肿一般较局限,呈团块状影,中心为液体形成的低密度,壁较厚且厚薄不均,有时脓肿内可出现液一气平面。脓肿形成的肿块大小不一,直径多为2~10cm,常见于以下几个位置:右髂区结肠近端、盆腔、升结肠后和右结肠旁沟。

阑尾内出现钙化和阑尾石对于阑尾炎的诊断有重要意义,钙化呈点状、结节状或指环状的高密度影。当发现钙化或阑尾石,同时合并有阑尾周围炎的改变时,即使CT未见到阑尾的其他异常,也可以诊断为阑尾炎。

慢性阑尾炎主要是阑尾及盲肠周围的慢性炎症表现,阑尾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粗,阑尾腔闭塞,阑尾边缘毛糙,多伴有钙化或阑尾石。慢性阑尾炎反复发生形成的脓肿包块,可与盲肠周围的筋膜、腹膜粘连,使之增厚,密度增加,包块还可对周围器官产生压迫,使其变形和移位。

值得注意的是,当CT上有盲肠周围炎和脓肿形成或蜂窝织炎的改变而无阑尾异常时,则只能怀疑而不能诊断阑尾炎,因为盲肠区的其他炎症也可出现这些表现。

参 考 文 献

[1]申光武.急性阑尾炎的影像诊断及其评价(综述).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8,21:208-210.

[2]谭理连,李阳彬,梁彤杰.急性阑尾炎的CT诊断价值.临床放射学杂志,1998,17:248-24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inchuangyixuelw/14829.html


上一篇:国家级期刊投稿临床治疗肺栓塞肺栓塞肺栓塞
下一篇:论文发表中风的热病理论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