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文化旅游开发与文化安全(3)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结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同时也是该民族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的深层历史积淀。文化旅游开发引起的少数民族文化的断裂、流失和消亡,极大地影响了少数民族个体文化身份的构建,从而引起个体的身份危机及文化焦虑,从而带来文化危机与认同危机。民族地区原有社会结构的内部凝聚力下降,随着各种各样物质的和精神的\"家园\"消失,原有文化的认同维系功能逐步衰退,取而代之的是失根感、焦虑感和危机感。
3.从国家文化安全战略和国家建构角度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危机也是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文化格局面临的危机,同时也给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认同带来深远影响。
认同是多层次性的。少数民族的认同具有双重性:一是对本(民族)族群及其文化的认同,二是中华民族及中华文化的认同。少数民族特色传统文化在构建少数民族个体的文化认同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正是共同的历史传说、共同的英雄、语言等\"想象的共同体\"促使现实共同体的建构。但是,旅游为目的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全面开发导致传统文化各个层面及文化生态变异,导致民族个体文化认同的危机:一方面,一部分人找到了快速致富的手段而无视民族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而一部分人尤其是年轻人则在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等极具诱惑力的强势文化面前则产生了深深的文化自卑,对自己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身份失去兴趣或者拒绝接受。文化断裂导致民族认同稳定性的根基被抽空。另一方面,由于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在开发中,开发的主体大都是当地政府或者文化企业,那受益及受惠的都是这些主体,而当地的少数民族成员个体却要承担相应的环境、资源、社会问题等代价,而且并不是所有少数民族成员都参与旅游过程分享旅游带来的益处。因此,伴随外来文化冲击的有少数民族文化主体意识的觉醒、对本民族文化消亡的担忧以及对本民族被同化的忧虑,都会导致强烈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认同,甚至引起强烈的文化对抗。而族群认同与民族认同并不都是重合的,如果两者出现此长彼消的现象,国家认同建构的凝聚力就会受损。整体上看,文化旅游开发使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处于断裂过程中,一面是认同的危机,另一面是对危机的反应——认同的强化,旧的认同面临危机,新的认同尚未建立。这种文化危机应急反应下的族群内部的认同的增强不仅不利于中华民族认同及文化认同的建构,而且也成为影响边疆社会稳定的重要文化心理因素。因此,保持和维护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对少数民族本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保持少数民族文化的特色与创造力也是保持\"中华文化多元一体\"格局的需要。因为多元一体的文化格局是中华文化软实力提升的根基,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创造力的不竭源泉。
4.从类主体角度看,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的消亡危机就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危机。
2001年《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子孙后代的利益予以承认和肯定。\"(11)相对于世界民族文化的花园而言,任何一个民族的特色文化都是无可替代的财产,对于维持整个世界文化花园的文化生态平衡,保持文化的交流、革新与创新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文化包含了后天获得的、作为一个特定的社会或民族所特有的一切行为、观念和态度,\"(12)了解不同民族的不同行为及思维习惯是我们正确理解不同民族思维差异、寻求世界和平之旅的根本保证。也正是通过对不同特色的民族的研究我们获得了\"从外部观察我们自身文化的观点和视角\"(13),这是民族乃至人类文化不断进步,实现文化超越性的思想根源。同时,正如人在与不同的人交往的过程中变得聪明一样,人类也正是从保持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基础上交流与沟通实现文化的创新。因此,文化多样性是创新的源泉,更是我们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很多共同问题的智慧之源。
三、确保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安全的几点建议
思想上,各级各类政府在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要从国家文化安全的战略高度,充分考虑到文化旅游开发对各类文化主体带来的危机,从根本上处理好民族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开发。
旅游东道主区域文化的异化与变迁主要是受旅游者影响的。一方面,东道主地区要根据旅游者本身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品位开发文化资源,以迎合、满足其文化需求;另一方面,来自旅游者本身的文化背景及文化消费方式对被旅游地而言是强势文化或高能量文化,它不仅具有吸引力,还带有强烈的文化自负和文化自豪感,因此会对旅游地的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全面提升游客的文化品位及对\"他\"文化的尊重与了解无疑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然而,这一问题太大,似乎没有什么可操作性。但是从提高民族国家整体的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角度而言,它事实上很必要。游客的文化品位低及其审美情趣肤浅化,本质上是因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无知并表现出盲目的文化优越感与自负。政府可以适当加大新疆文化旅游宣传的力度,建立专门的网站,详细介绍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使游客提前有一定的了解,并引导游客尊重异域异质文化。同时注重导游民族文化知识内涵的提升与培训,并禁止避免低俗文化产品的开发与宣传介绍。注重少数民族文化精髓的开发与优秀作品的创新,打造民族文化品牌,提升少数民族群众的文化自信,避免强烈文化落差的出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lvyoulw/131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