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螺旋钻孔灌注桩适用性及施工质量控制(2)
5.桩身蜂窝、麻面、露筋:
5.1 桩身蜂窝、麻面、露筋的主要原因:
(1)桩身布筋过密,筋间净距小,混凝土粗骨料难以挤出笼外,混凝土局部严重离析。(2)钢筋笼制作和焊接不直,造成局部钢筋笼与孔壁间隙过小,有的紧贴孔壁。(3)钢筋笼保护层垫块安装不合理或缺失。
5.2 桩身蜂窝、麻面、露筋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加强钢筋笼制作的质量控制,选用的混凝土粗骨料不能大于主筋间距的1/3,改变混凝土的坍落度。(2)钢筋笼制作时,保持主筋不弯,增加加强筋,提高钢筋笼刚度。(3)加强筋笼外导向钢筋,或使用4根定向导管,提高钢筋笼居中。
6.钢筋笼上浮或下浮
6.1 钢筋笼上浮或下浮的主要原因:
(1)钢筋笼定位措施不力,受二次清孔掏渣筒和导管上下的碰撞或拖带而移动。 (2)灌注混凝土时混凝土下落冲力使笼身上浮。
6.2 钢筋笼上浮或下沉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加强筋笼定位可靠,钢筋牢固的固定在机架上。(2)混凝土灌注过程中,起拔导管要慢稳,控制混凝土初灌量下降速度,减少混凝土冲力。
7.桩头浮浆厚
7.1 桩头浮浆的主要原因:
(1)混凝土离析,造成桩头以下相当一段上部桩身缺少粗骨料且疏松物强度。(2)由于桩底沉渣过厚和孔底淤浆造成桩头夹泥而使桩头无强度下挖接桩。
7.2 桩头浮浆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
(1)初灌时先投入一定的水泥砂浆,然后再倒入按配合比搅拌的混凝土。使用隔水塞,并且隔水塞离浆面宜保持再0.5m,严禁将隔水塞放入水泥浆面以下,以防混凝土离析。 (2)保持制浆黏度不大于25s,泥浆比重不大于1.15。灌注前要进行二次清孔,满足孔内沉渣要求。
参考文献:
[1]史佩栋等,实用桩基工程手册.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5
[2]赵明华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武汉: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0.7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gongchenglw/6378.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