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论文五里湖水环境治理经验对“十二五”治理的启示(4)
2. 五里湖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从 20 世纪80 年代至今,五里湖水环境治理历经3 个阶段:初始阶段。20 世纪80 代末至90年代中期,五里湖水环境治理主要是种植水生植物,进行局部区域水生态修复;第二阶段:逐步推广阶段。2000 年后,以太湖流域 “零点”行动为起点,五里湖水环境治理主要是控制直接入湖的生活和工业污染;综合治理阶段,2002 年国务院批准《五里湖综合整治工程》后,按照“清淤、截污、调水、绿化、修复”的思路,实施生态清淤、污水截流、退渔还湖、动力换水、生态修复、湖岸整治和环湖林带建设等工程,五里湖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效果,水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
2.1 五里湖水环境治理的主要措施
2002年开始生态清淤,遵循既要削减污染源、又要减少对湖底生态扰动的原则,清除富含营养物质表层淤泥,清淤面积达5.4 km2,平均清淤厚度0.5 m,完成清淤量248万 m3。污水截流工程是切断进入五里湖污染物的来源是改善五里湖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五里湖周围和梁溪河、骂蠡港等主要入湖河道两侧铺设截污主干管,使五里湖周边产生的污水接入城市污水管网,经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后排入运河,不再进入五里湖。2002年开始退渔还湖工程,该工程共清理渔塘214.5 hm2,消除了渔塘肥水及污泥,结合塘底清淤、生态修复等措施,增加了五里湖水体的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每年可削减化学需氧量(COD)399 t,总磷(TP)3.5 t,总氮(TN)47.5 t。实施动力换水工程,是改善五里湖水环境的快速有效途径,结合“引江济太”工程,改善湖体水动力条件,补充水源入湖,进行湖水转换,换水周期仅为9 d,改变了五里湖水体无法自然交换的现状,改善了水环境质量。COD, TP和TN水质指标明显改善,分别下降38.5%,27.7%和49.4%[7]。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对水体、底质和湖滨浅水带进行了生态修复和重建,建立水生植物净化带,促进了具有自然循环功能的水生态群落的形成[8],示范区域水质明显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恢复。整治湖岸工程,建设直立或斜坡式的低石驳护岸及沿湖绿化带,体现了亲水意识,成为沿湖休用旅游风光带。湖岸整治与蠡湖新城的建设紧密结合,既改善了湖区环境,又为新城建设增加了绿地和景观。
2.2 五里湖水环境治理的成效
(1)改善了水质
水环境综合治理使湖体水域面积扩大了 1 倍,湖区及周边污染源大幅度减少,湖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实施后,高锰酸盐指数(CODMn),TP和TN呈逐年好转趋势。主要水质指标CODMn和TP呈下降趋势,下降较小,TN从2002 年到2004 年呈总体上升趋势,这主要与工业污染排放总量增加,污染刚开始控制,治理效果不明显有关,从2004 年后,CODMn,TN和TP的质量浓度呈急剧下降趋势分别从7.0,7.1,0.15mg/L下降到2009 年的4.5,1.34,0.06m /L,特别是TN下降明显,这主要是动力换水、生态清淤、污水截流实施后,对TN的削减明显,水环境治理效果显著。2009 年总体已达到Ⅳ类水质标准,湖体溶解氧和氨氮指标均处于Ⅰ类水平,CODgMn达到Ⅲ类水质标准,TN和TP处于Ⅲ类至Ⅳ类水平,富营养化指数呈总体下降趋势,轻度富营养,提前达到国家2010 年考核目标的要求。
(2)局部实现生态恢复
从2004起,五里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以由局部改善到整体改善[9-10],自然恢复与人工恢复相结合,工程治理与非工程治理相结合。经过生态重建实践,示范区内建立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沉水植物群丛23个,水生植物种类从生态重建前的少量上升至l5 科、22 属、32 种,水生植物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 index)达到2.33,指数分级属于良,植物覆盖度达到40% ~ 55%,水生植物多样性水平,生态系统净化能力和稳定性均提高。
(3)综合效益显著
水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景观功能的恢复,湖体能见度从20 cm升至80 cm,初步实现了湖泊水体从藻类占优势的浊水态向大型水生植物占优势的清水态转变,满足了湖体作为景观娱乐的功能要求。水质改善提升了周边环境质量,优化了生态和人居环境,土地价值大幅度增值,环境经济效益初步体现,取得了显著的综合效益。
3. 五里湖治理对“十二五”治理的启示
3.1 五里湖“十二五”治理启示
五里湖曾经是太湖污染最严重的湖湾之一,按照“清淤、截污、调水、绿化、修复”的思路,取得了显著成效,由于区域经济发展高消耗、高污染特点,产业和人口高度集聚,远远超出了该地区环境承载能力,仍存在湖体N,P偏高、污染源控制不足、生态修复不全面、缺少资金持续投入和长效管理等问题,也对五里湖水环境“十二五”的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湖泊是一复杂的生态系统,污染成因复杂,来源广泛,既有共性也有流域和水体自身特点决定的典型性,其污染治理具有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和艰巨性的特点。湖体的典型特性决定水体富营养化与水环境的发展,应正确处理好“4个关系”,才是湖泊治理的长久之策。
(1) 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水污染治理具有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正确处理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的关系,既要抓好应急工作,又要狠抓治本之策。近期要努力削减N,P污染源,抓好入湖河流整治,确保饮用水源地安全。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huanjinglw/16557.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