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环境艺术论文五里湖水环境治理经验对“十二五”治理的启示(5)

发布时间:2015-12-04   |  所属分类:农业环境: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2) 流域整治和湖内行动的关系:污染治理是个系统工程,必须从全流域污染控制的角度通盘考虑。既要调整流域产业结构、推进重点行业废水提标处理、大力削减入湖污染负荷,又要大规模地开展湖区清淤、捞藻行动,解决湖体内源污染问题。

(3) 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关系:让湖泊休养生息,必须恢复流域生态平衡,必须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双管齐下的路子。通过污染治理大幅度削减外源污染物,改善入湖河道水质,建设入湖河流“清水廊道”;通过生态恢复和重建,构建湖滨带、缓冲带、湖荡水网生态区和水源涵养生态区,增强湖体生境自我调节和修复的能力[11]。

(4)政策法规与工程措施的关系:治理湖泊水污染,必须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工程等各种手段。一方面要坚持依法治太,注重制度创新,制定适应五里湖污染防治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采取工程措施,将规划、方案落实到具体工程上,才能推动五里湖治理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3.2 五里湖“十二五”治理的总体思路

正确处理好“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关系”,“流域整治和湖内行动的关系”,“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关系”和“政策法规与工程措施的关系”的4种关系是五里湖治理之本,也是长久之策。“十二五”期间,五里湖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是“流域控制与湖泊治理相结合,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治理与管理相结合”,政府主导是关键,控源减污是基础(重点面源污染控制),制度创新是保障。

政府主导是关键,水污染治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仅列入我省《实施方案》的项目资金总额已经达到1 200亿元,只有政府主导,才能高效组织实施,支持调水引流、疏浚清淤、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监测预警等重点工程建设。

控源减污是基础,生态环境改善,生态修复和重建,改善河湖水质,建设稳态健康的水生态系统,继续控制点源,重点突破“控源与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水质改善”关键技术以及面源污染控制系统技术,控源与湖泊生态修复相结合,工程措施与管理手段相结合,技术集成与创新相结合,针对治理中的关键问题、技术难点与工程核心技术开展研究和工程示范,形成湖泊富营养化及其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全面提升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水污染防治的水平。

制度创新是保障,湖泊治理应加强区域合作,建立流域管理体制,实施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制定统一的法律法规和全流域治理计划,分期、分段实施综合整治,依法治水,《江苏省太湖水污染条例》提出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要“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采取严厉的整治手段、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太湖局组织编制《太湖管理条例》,着重解决流域内体制、机制等问题,为五里湖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推进河长制,坚持“治湖先治河”,实行 “双河长制”,由省领导和相关厅局长担任“河长”,负责治污规划的实施,协调联动,共同承担限期改善水质的责任,这项工作已经覆盖了太湖西部上游地区、望虞河、漕桥河等15条主要入湖,为流域水污染治理的制度创新提供了重要参考。

参考文献:

[1]无锡市水利局。无锡市河网区的水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规划[R].无锡:无锡市水利局,2006.

[2]黄漪平, 范成新, 濮培民, 等。太湖水环境及其污染控制[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 207- 231.

[3]孟 伟。 中国流域水环境污染综合防治战略[J ].中国环境科学,[论文网LunWenData.Com].

[4] 许卓, 刘剑, 朱光灿。 国外典型水环境综合整治案例分析与启示[J ].环境科技,2008,21(S2):71 – 74.

[5]金相灿,胡小贞。 湖泊流域清水产流机制修复方法及其修复策略[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30(3):374 - 37

[6]张利民,刘伟京,尤本胜,等。太湖入湖河流治理规划研究[ M]. 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8:15 - 30.

[7]无锡市环境保护局。 2001-2009.无锡市环境质量报告书[R].无锡: 无锡市环境局,2010.

[8]董哲仁。 生态水工学探索[ M]. 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210 - 225.

推荐期刊:《长江蔬菜》(半月刊)创刊于1984年。为蔬菜科技类期刊,办刊宗旨为“促进科研指导生产、服务城市、富裕农村”;编辑方针为“以普及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nongyehuanjinglw/16557.html


上一篇:环境论文发表边坡生态防护工程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环境工程论文雾霜天气的成因及其法律层面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