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人才队伍

发布时间:2020-09-04   |  所属分类:软件开发: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随着全球性传媒技术革新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我国传统学术期刊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绝大部分的期刊重新审视自己的刊物特点,建立大数据和互联网思维,依托传统纸媒的内容优势,多渠道、多角度地开展新媒体建设。较为常用的方式有如下几种,开设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App等,期刊采用其中的一种或多种方式,实现纸刊的信息化传播和运营。人才是学术期刊健康良性发展的核心推动力,要适应融媒体时代这个大的发展趋势,学术期刊首先需要合理构建自己的人才队伍,对原有的人才队伍格局进行相应的调整。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人才队伍

  一、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融媒体时代对学术期刊人才队伍的构建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期刊队伍的建设面临结构不合理、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部分编辑难以适应新变化等困境。

  (一)期刊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

  学术期刊的人才队伍构成中,从事内容生产的传统学术型编辑占据较大比例,而新媒体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紧缺,这种结构对于学术期刊适应融媒体时代新的发展形势,表现出较大的弱势。为了改变现状,有些期刊会指定有编辑部相对年轻的编辑兼职该领域工作,或者招聘外援从技术上进行支持,表现为对新媒体领域的工作开展缺乏统筹规划和长远打算,这种状况导致学术期刊难以适应迅速的融媒体趋势,纸刊的核心竞争优势无法通过网络进行展示。

  (二)新媒体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在融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相关的技术人才和运营人才的培养供不应求,已有的人才成为各传媒和期刊单位争抢的对象。相对于互联网、新媒体等新兴领域的高薪酬待遇和可预期的发展空间而言,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学术期刊往往由高等院校或科研机构主管主办,往往被相关单位定位为“科辅”或“教辅”部门。相应地,编辑人员也属于边缘群体,这也成为编辑被视为“编辑匠”、或自认为他人做嫁衣的重要原因。从发展空间来看,由于学术期刊管理体制的限制,绝大部分的编辑工作二十、三十年之后,依然是个责任编辑。故而,对于具有编研能力又具有新媒体传播经验的“复合型人才”而言,自然会选择新兴领域递来的橄榄枝,最终形成学术期刊不仅引进人才困难,留住人才也很困难。

  (三)部分编辑群体难以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挑战

  学术期刊传统的办刊经验中,编辑的学术能力和编辑技能是评价其优劣的重要条件。故而,不少学术期刊编辑在承担高强度的编辑工作的同时,还必须投入相当大的精力从事专业研究,撰写论文、专著甚或主持一些较高水平的学术课题。而新媒体日新月异的发展,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必须突破传统的只注重“内容加工”的工作方式,将融媒体时代结合相关技术手段推动编辑工作的思维融入日常工作中。编辑不仅要适应网络化办公,还需要熟悉新媒体推广的基本技术,成为“兼具编辑加工和互联网产品设计多重技能的复合型人才”②,这对于已经在学术和编辑工作中消耗大量精力的学术编辑而言,无疑更是巨大挑战。

  二、构建新型编辑人才队伍的思考

  前述学术期刊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将会成为影响学术期刊从纸刊向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瓶颈因素,更阻碍了学术期刊的进一步的发展和优化。近年来,整个期刊行业编辑人才流失严重,据统计:2016年,期刊出版从业人数10.33万人,较2015年减少7.01%③;2017年期刊出版业10.1万人,降低2.6%;2018年期刊出版业9.5万人,降低5.5%。这些数据提醒我们,学术期刊人才队伍的转型和构建已经迫在眉睫,学术期刊应在把握期刊发展大趋势的前提下,将打造结构合理、协同发展的人才队伍作为工作的重点。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实现人才队伍结构的转型。

  (一)培育编辑队伍的“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思维

  由于目前学术期刊管理体制的特殊性,比较多的学术期刊主管主办部门并未能认识到融媒体时代给传统期刊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因而学术期刊相关领导需要正视和接受现实,在坚持“内容为王”、保证精品的基础上,尽快转变思维,用互联网思维方式制定学术期刊的发展规划。在人才队伍的引进和培育方面,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的长期工程,不断优化人员结构,逐渐加大新媒体人才(包括技术维护人员、产品运营经理等人才)的引进力度和培育力度,积极推进学术期刊的媒体融合与升级。从事具体工作的编辑人员,也需要加强“互联网+”思维模式的转变。关于融媒体时代期刊编辑队伍的自身建设,学者们的探讨大致集中在以下方面:1.从学者型编辑向学习型编辑转化①;2.适应融媒体时代,重构编辑意识、提高策划能力②;3.“站在时代前列,以弘扬和构建优秀文化为己任”③;等等。转变思维是编辑适应融媒体时代的重要前提,笔者以为,编辑人员还需要借助互联网平台加强对信息资源的辨识、挖掘和对现代网络工具的使用:其一,对社会发展的宏观局面把握。学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学术期刊的编辑只有把握社会发展的宏观局面,才能够聚焦学术前沿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组稿策划。其二,对学术热点和学者信息资源的捕捉。融媒体的发展为广大学者推广学术、展示研究成果提供了重要平台。每天都会有大量的相关专业领域学术信息的公布,通过捕捉新媒体信息,能够快速整合利用相关学术信息资源,提升编辑的策划能力、判断能力和信息感知能力。其三,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的编辑工作模式走向数字化、网络化,互联网和自媒体平台成为编辑的重要工作平台,掌握必备的网络和数字技术知识是编辑的基本技能。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编辑工作,加强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与互动,提高工作效率。由线下到线上工作习惯的改变和培养是培养编辑团队数字化意识和技能的一个必要阶段。

  (二)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

  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对人才队伍素质的要求更高,而要优化学术期刊人才队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需要从制度环境上加以改变,形成体现编辑价值的相应机制,达到培养编辑人才、留住编辑人才的目标。其一,建立科学的考核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在薪酬基础上增加绩效考核,以不低于融媒体行业标准的平均薪酬,吸引新媒体人才,留住学者型编辑。通过绩效考核,拓宽编辑人员的职业发展空间,调动人才队伍的积极性,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加大经费投入,设立课题,鼓励编辑人员参与课题研究,提高其业务能力;适度提高审稿费、编辑费,增强编辑岗位的吸引力,稳定编辑队伍。其二,以新媒体产品带动人员结构的无形转型。学术期刊单位可以通过利用新媒体拉动传统媒体转型的机会,实现人才队伍结构的调整。新媒体人才可以在工作中融入其新知识与理念,以新媒体工具为抓手,引导其他老编辑转换思维,通过数字化业务平台强化其全媒体业务能力。对于新媒体人才在学术和编辑能力相对欠缺的现状,可以通过老带新的方式,发挥传统编辑的学术优势和组稿策划能力,在策划选题、构建作者队伍、审读稿件方面提升其“内容加工”能力。其三,建立成体系的培训机制。基于新媒体是一个正在成长中的新业态,需要持续加大新媒体技术的硬件投入,对新媒体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学习培训,并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使其能适应融媒体的迅速变化,推动学术期刊的顺利转型。学术期刊的人才队伍,除参加国家新闻出版局组织的编辑培训外,学术期刊单位还应当邀请本领域的权威专家上门授课,提升人才队伍的业务能力和职业素养。鼓励期刊编辑到融媒体发展比较好的知名期刊开展调研、交流和学习,加强对期刊发展趋势的把握。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人才队伍的构建任重而道远。首先,学术期刊从领导到普通编辑都需要建立互联网的思维方式;其次要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用人机制。人才是期刊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对人才队伍进行合理的构建,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才能实现融媒体时代学术期刊由传统媒体向数字媒体的转型,才能继续实现学术期刊引领学术、鼓励思想创新、传播知识和文化的学术价值。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ruanjiankaifalw/22079.html


    上一篇:短视频时代影视制作与传播
    下一篇:剪纸在室内软装设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