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容易发表的cssci之社会学理论自觉

发布时间:2014-11-25   |  所属分类:社会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 理论对社会学研究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但一些社会学研究者往往不重视理论的应用, 把社会学简单地归结为经验科学, 在社会调查研究中不自觉地放弃对理论的追求、关怀和探索。社会学研究者必须坚持理论自觉, 在此基础上使社会学形成一门不断批判自身、不断反思自身、不断创新的科学。

  关键词: 容易发表的cssci,社会学,理论前提,理论自觉,反思社会学

  一 理论对社会学研究的重要性

  在谈理论对社会学的重要性之前, 我们首先要界定清楚什么是理论以及什么是社会学理论。理论常常挂在我们嘴边, 任何一门学科在建构自己的学科体系时首先明确的都是要建构学科理论。社会学也不例外, 从孔德开始的社会学家, 都在围绕建构社会学理论开展学理思考和实践研究。尤其是孔德、斯宾塞之后的社会学大师迪尔凯姆把社会学引入了学校教育,成为大学里的课程, 相应地进行了社会学知识体系的建构。那么, 理论是什么呢? 从我们直观的第一印象来理解, 理论似乎可以和“抽象”、“思辨”、“概化”等词语相对应。这些词语只是说明了理论所具有的一些特征, 并不能概括理论所具有的真正内涵。

  按照哲学的观点看, 理论是一种系统化的世界观, 这种世界观有助于指导我们去“观世界”, 并形成关于这个世界的“世界图景”。理论具有三种特质: 一是历史的兼容性, 强调理论是人类认识史的总结、提炼和升华; 二是时代的容涵性, 强调理论是“思想中的时代”, 即理论来源于现实; 三是巨大的逻辑展开性, 强调理论具有一种逻辑之美[ 1 ] 。英克尔斯曾谈到社会学研究的三条途径, 即历史的途径(创始人说了些什么) 、经验的途径(当下的社会学家说了些什么) 和分析的途径(理性指示的是什么) 。无论是哲学对理论特质的概括还是英克尔斯对社会学研究途径的概括, 都强调了历史、当下和逻辑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实际上是说明了建构社会学理论形成的过程, 历史代表了“站在别人的肩膀上”的重要性, 当下代表了面向现实、思考现实的重要性, 逻辑强调了理性思辨的重要性。

  按照历史、当下和逻辑三方面来建构的理论需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美国社会学家亚历山大( Jeffery C. Alexander) 给理论的定义是“理论就是脱离个别事物的一般化, 脱离具体事例的抽象① ; 结构功能主义除帕森斯之外的另一个大师级人物默顿( Robert K. Merton) 指出“社会学理论是逻辑上相关联并能推导出实验一致性的一组命题”[ 2 ] ; 科技哲学家罗纳德(Rich2ard Rudner) 曾经把理论定义为: “一套系统地相互联系的、包括一些类似规律的概化的可以进行经验检验的陈述”② ; 社会学家纽曼(W.Lawrence Neuman) 也给出了对“社会理论”的定义: “社会理论是将社会世界的知识加以浓缩和组织起来的由相互关联的抽象概念所构成的体系。理论是思考社会世界的简单方法。人们经常创立关于世界是怎样运作的新理论”[ 3 ] 。风笑天从社会调查研究的角度指出, “理论是以一种系统化的方式将经验世界中某些被挑选的方面概念化并组织起来的一组内在相关的命题”[ 4 ] 。从以上对理论的定义中, 我们看到了理论构成的基本要素是概念以及由概念组成的命题, 理论的特点是可以用经验事实来验证。我们也看到了理论形成的两种过程, 一种是理论建构, 另一种是理论检验。对照华莱士的“科学环”, 以归纳法为特征的理论建构过程是“科学环”的左半圆, 其过程是: 观察(具体的个别的资料) →经验概括(共性归纳) →理论;而以演绎法为特征的理论检验过程是“科学环”的右半圆, 其过程是: 理论→提出假设→观察→经验概括→假设检验→证实或证伪假设→理论。在这两种理论形成的过程中, 理论建构的过程在以田野调查为特征的实地研究中使用较多, 理论检验则在社会统计调查中使用较多。社会学理论是直面经验事实的, 这是社会学这门脱胎于哲学的学科区别于哲学的关键所在。

  以上我们界定了什么是理论及理论的形成过程, 那么理论对社会学研究有什么作用呢?

  我们知道, 构成理论的最基本的要素是概念, 所以理论首先呈现出来的是一套概念系统,在专业学习的意义上我们把它称作“专业术语”。在研究某一社会现象的时候, 社会学的“专业术语”自然会引导社会学的研究人员用社会学概念来展开分析。这就是理论的第一个作用, 理论有助于把研究者引入社会学的视野中来, 也就是有助于形成社会学的特定的研究视角和概念框架。

  第二, 社会学理论为社会学研究提供了身份的标识, 也就是说, 是否具有社会学理论前提是该研究是不是“社会学研究”的标志。很多学者都在强调社会学研究中理论前提的重要性。社会调查如果放弃了理论前提, 这样的调查就只能停留在日常观察的水平上, 和民意测验、市场调查没有任何分别, 从而陷入“通俗化”的境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shehuixuelw/8496.html


上一篇:国家期刊投稿我国社会保障权救济模式显露的问题
下一篇:编辑部联系电话解析和谐社会和私权勃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