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

发布时间:2019-05-23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这篇论文主要介绍的是工程力学课程改革的内容,本文作者就是通过对工程力学的相关内容做出详细的阐述与介绍,特推荐这篇优秀的文章供相关人士参考。

工程力学课程改革

  关键词: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程力学;课程建设

  开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意义重大,它既是工程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机制,又是工程教育和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的重要基础条件。在我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有30多年的历史。早在1992年,国家开始对土建类专业进行认证,从此拉开了我国工程专业认证的序幕[2];2016年6月,我国成功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正式会员。至此,标志着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取得里程碑式的发展[3]。我校十分重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较早地开展工程类专业认证工作,目前已有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和自动化等多个专业通过了认证。按照学校的发展规划,稳步有序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最终要对所有工科专业开展认证工作。《工程力学》课程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主要包括理论力学的静力学、材料力学等内容[4-5]。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构件静力分析、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计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后续相关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将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创造良好的条件。

  1课程的现状及问题

  作为工程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工程力学》为我校理学院工程力学系开设的课程,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力学人不断探索与大胆改革,现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课程内容。当前,《工程力学》课程建设基础良好、优势明显。但是从实际的教学工作和要求看,还存在不少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首先是教师普遍缺乏工程经历,由于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课程组成员大多数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成长路线,缺乏工程实践经历,这样就使得课程理论与工程实践联系松散,不能从工程的角度把问题讲清楚、讲透,甚至还影响到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其次是课程内容与工程教育目标差距不小,从课程设置到教学大纲均与工程教育联系不够,缺乏面向工程教育的专门教材。最后是教学方法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课程组成员大多所采用板书加多媒体方式,这种方式课堂训练效果明显,但是师生互动远远不够,授课效果不明显。

  2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课程建设

  针对《工程力学》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契机,探索课程的改革与创新。

  2.1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的核心理念,要求通过对学生的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看是否达到毕业要求。老师是课程讲授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其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工程教育认证中对老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结构合理、工程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伍,是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首先,实施教学名师、专家讲学活动,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加强对外交流,开阔教师的视野,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其次,课程组的每一位成员在丰富自身知识的同时,应主动增强自身的工程意识和学习相关的工程技能,利用学生实习等机会主动走访相关企业单位,了解生产过程,如能和企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最后,教师应抓住国家和学校提供的一切访学机会,到国内和国际知名大学进行学习,这对自身素质提高和工程教育都是非常有益处的。

  2.2编写具有工程特色的教材

  教学内容通常按照教材来进行组织,从静力学开始,逐步讲授力系的简化与平衡、构件的基本变形和强度理论等知识。在这过程中,教师只注重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对相关的工程背景介绍得较少,更不用说现代工程设计中的具体运用。为了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和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做到教学内容与工程实践密切联系,理想的状况是从实际到理论,然后再从理论到实际闭环。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对问题的解决和创新能力,编写具有工程特色的教材迫在眉睫。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在教材的内容和知识结构上,编者除了帮读者陈述清楚《工程力学》相关基础理论之外,还应该有意地引入或介绍更多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工程项目。例如,在讲述常用强度理论时,每一种理论都应列举工程项目来说明其如何应用。

  2.3转变教学方法

  为了更加直观而形象地授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法之外,还应该结合专业软件进行模拟或展示。由于课程的理论性较强,公式较多,板书的方式更能让学生理解知识和跟进教学节奏,理应当为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此外,多媒体能兼顾文字、图像及动画,能给学生最直观的理解。而专业软件的使用,能清楚地展现知识的实际应用效果,更能激发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意愿,也了解到现代的工程设计方法。因此,一个较好的教学方法是将上述三种方式融为一体,主次分明,合理使用。另外,可以邀请企业单位的工程师来为学生授课,由于工程师实践丰富,能从工程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刚好能与教师形成互补,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总之,以传授力学知识和培养力学思维及力学素养为基础,突出力学的实际应用性,充分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不失时机地结合工程实际问题案例,通过具体分析简化,建立力学模型,以求得到解决办法,让学生掌握力学基础理论和数学工具,解决科研中的具体问题。

  3结语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背景下,必须对《工程力学》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本文基于该课程的已有建设成果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探讨了师资队伍建设、教材编写与教学方法的转变。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此,教师理应观念转变,丰富自身的工程实践,采用更有效的教学方法,缩小理论与实际工程之间的距离。希望通过课程改革,不但能提高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效果,而且对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陈淑红,邓奕.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驱动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研究[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6(2):105-108.

  [2]席景科,王志晓.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数据库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4):116-117.

  [3]李颖.工程认证背景下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研究与实践[J].河南化工,2014,31(8):59-61.

  [4]张春丽,张岩.《工程力学》课程中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作文教学研究,2017(2):132-133.

  [5]魏征,张娅,赵军,等.工程力学课程教学中的一些思考[J].高教学刊,2017(22):138-140.

  作者:张靖华 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20270.html


    上一篇:孔子教育思想与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下一篇:普适性普惠性家庭教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