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发展方向

发布时间:2019-11-02   |  所属分类:特殊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当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价值与内涵研究、实践研究以及问题与改进建议研究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在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视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须进一步加以改进。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发展方向

  关键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家庭教育;研究述评

  一、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内涵与价值研究

  (一)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内涵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者主要来自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研究者们因其研究领域和研究重点不同,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表述也不尽相同。

  我国台湾地区的学者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表述较完整,认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学校或民间结合社区的人、物、钱等资源,经由社区内的成员共同的策划、参与和学习,使社区内成员具备所需的知能和获得所需的服务,以增进家庭幸福,达成社会和谐[2]。该观点指出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施者、资源、对象、实施过程和目的。大陆地区学者关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内涵的研究主要涉及其内容、对象、实施者和目的,且对对象及实施者持不同观点:关于对象,有的认为是家长,有的认为是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关于实施者,有的认为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有的认为是社区管理者。

  (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与作用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在于为社区家庭的家庭教育提供服务,提升家长素质和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并协调好家长、子女、社区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增进家庭教育效果、提高家庭教育质量和社区管理水平,解决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使家庭教育从私人领域走向公共服务领域并向专业化迈进[3],从而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社区以及和谐社会。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作用在于,社区可以充分利用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岗位的契机,在社区服务中心配备家庭教育指导师,联合驻地有关单位招募志愿者,开展多样的家庭教育知识普及、宣传活动和多种模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4];社区可以建立专业的教育咨询和教育服务等组织、机构,并提供固定的场所和服务设备;社区还可以建立专家资源库,开设讲座,并建立家庭教育网络、热线等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对社区内外部各种资源的整合,完善家庭教育服务项目,有利于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认知水平和实践技能,有利于增加家庭成员之间以及社区成员之间共处与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增强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技能。

  总结研究者的观点可以看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对社区内的人,包括家庭内各成员、社区内各成员以及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者,都有重要的作用。而人又组成了家庭、社区以及社会,因此,可以通过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对人的作用实现家庭、社区以及社会的健康发展。

  (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优势

  1.优于通过学校推进家庭教育。有研究者指出,学校开展家庭教育具有只重学习而轻健康和品格教育的缺点[5]。有学者认为:学校推广家庭教育有活动时间受限等局限性,而社区能号召有兴趣的及各年龄层的人参加,使人更有亲切感和熟悉感。社区了解家庭教育实际需求,制定的家长培训计划更专业;由教委和街道双重管理,更易于双方的沟通[6]。

  2.有机结合家庭、学校与社会。家庭教育领导主体——妇联是一个群众团体,不是行政部门,它不能完全承担家庭教育方面的系统指导工作,应建立包括社区参与机制在内的家庭教育的社会支持系统[7]。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可以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于一体,既能利用社区有利环境拓展教育空间,又能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良性互动以塑造儿童的健康人格。

  3.拥有较丰富的家庭教育资源。社区拥有丰富的对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包括:场地、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物质资源;政府拨款、社会捐款、社区内部筹集款项等财力资源;社区教育工作者、社区内不同专业和岗位的居民、离退休干部等人力资源;信息技术和设备、家庭教育信息咨询服务、网络数据等信息资源;社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精神文化资源以及政策制度、组织管理资源等[8]。这些资源构成了社区独特的环境和性格,组织管理者可以根据本社区的优势,进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除了拥有丰富的家庭教育指导资源外,研究者普遍认为,社区还可以有效联合学校、家庭与社会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更能关注家庭教育的实际需求。

  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研究

  (一)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较为完整且具有实践价值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有:1.第三部门服务体系。指针对社区已经存在的社区组织、基层家庭教育组织、社区学校等第三部门力量,按照“政府主导、中介组织、民间操办”的模式,形成的有层次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网络。2.三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是在“一街一心”(每个街道建立一个和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一区一部”(每个社区建立一个和谐家庭俱乐部)、“百户一问”(每百户家庭拥有一个和谐家庭顾问)三级网络之下构筑的家长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四元闭环式教育体系”。3.立体型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是构筑“协调群团力量、融合民间资源、引导家长参与”的多元化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网络。

  可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包括政府、学校和群团力量,组织有层次、有网络,强调服务理念。这些模式多因地制宜,但多样化模式的存在也说明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缺乏统一的指导规范,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研究发现,除城市社区外,对农村社区及其他形式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论述较少见。

  (二)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内容及形式

  台湾地区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依家庭不同成员的实际需要确定内容:对儿童、青少年等提供生活礼仪教育、社交与生活技能教育;对为人父母者提供婴幼儿身心发展与保育、教养子女、家庭管理、孝养父母、与邻里相处等知识经验的交流与咨询;对为人祖父母者提供与子媳、孙子女相处之道,并帮助他们发展成熟的自我概念及适当的生活目标[9]。

  大陆地区城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起初更多面向0~3岁婴幼儿家庭、外来人口家庭和特殊儿童家庭等,后发展到社区内所有有需要的家庭及居民,有些社区的服务对象还包括保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子女教育教养的知识和技能,也包括妇女教育、医疗保健、学习辅导、帮困助学等综合指导服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形式有专家讲座、教育沙龙、亲子活动、个别咨询等,也包括文化辅导、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

  农村社区针对幼儿家庭可开展的家庭教育指导活动有:利用有线广播喇叭,根据不同季节、节假日向家长传播家庭教育的内容、方法,如“春天到了,怎样引导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色”等;针对农村妇女缺乏育儿知识的问题,给家长们提供育儿相关书籍并开展知识竞赛;联系文化中心、教育行政部门和幼儿园,在集镇人流密集地区设置家庭教育指导画廊[10]。

  综上可见:我国城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从最初的“扶特帮困”发展到涵盖社区家庭内的所有成员;内容较为全面具体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既有宏观层面的教育与医疗保健,也有微观层面的儿童成长发展所需的知识与技能以及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形式上包括经验交流、咨询、讲座、体验、训练、竞赛等。从已有研究来看,农村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内容和形式都较为单一。

  (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

  妇联是家庭教育的领导主体。在各种组织体系之中,社区内的教师、医生、律师、社会活动家以及各专业各领域的志愿者等,组成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从已有研究可以看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体系相对完整,汇集了各专业领域人的智慧和能力,但缺少对工作人员的数量、各专业人员的配比,以及工作人员的选拔、培训与任用等的研究。

  三、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问题与改进建议

  (一)关注社区成员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提高社区成员的参与度

  有调查显示,80%的社区成员认识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有积极作用,但是参与活动组织与实施的次数较少:78%的成员参与次数少于每年3次,85%的家长表示较少参与。另外,社区内复合家庭、单亲家庭、丁克家庭以及其他特殊类型家庭占12.3%。而实际上,针对单亲家庭、少数民族家庭、留守儿童、失独家庭、继父母家庭、隔代家庭等的个性化家庭教育服务还很有限。数据还显示,社区还没有成为居民获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渠道[11]。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应采取“全纳”理念,面向所有有需要的人群,摸清本社区内居民的主要需求,并且随时根据变化了的需求不断丰富和发展工作形式。因此,定期不定期的调查分析、指导服务形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二)培养专业人才,提高研究能力,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从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与服务的工作人员的教育学与心理学学科知识不足会削弱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开展需要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师、职业化的社区管理人员和非职业化的志愿者,培养和引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服务人才迫在眉睫。

  各社区应以高校、妇联、教育部门等为依托,建立专家资源库,根据专家的不同特长,组织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与实践,将工作中的问题变成研究的课题,建设专业、系统、科学且有针对性的课程体系,并有计划、有组织地培训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评估、预防及指导服务,以减少家庭教育的失误。

  (三)根据社区实际情况,确立适切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

  有研究结果显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多样的现状与希望找到统一范式的假设大相径庭,并且存在经验总结偏多、理论提炼较少的问题[12]。没有建立统一的范式,其原因有两点:一方面,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受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社情的影响,因此呈现多样性;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物质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也在突破固有范式,实现动态发展。

  从目前来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往往以专家意见为主,却忽略了各个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积累的实践智慧。针对这一现象,应构建以家庭为本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注重每个家庭的独特性,引导家长看到自己家庭中的优势资源,发挥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独特作用;从长远来看,可以考虑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的长效机制,在社区内建立家庭教育学校。比如,可以参照我国台湾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立法体系,成立家庭教育管理机构[13],建立相对统一的指导规范。

  四、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

  (一)研究方法方面

  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方法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为主,数据统计多关注频数和百分比,研究不够深入。首先,应增加对比研究。以往的研究多以特定区域为例,缺乏横向对比研究;今后应对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及形式等进行对比研究,找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一般和特殊规律。其次,应增加追踪研究,以往的研究多是对某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实践现状的阐述,缺乏长期连续的追踪研究;今后可以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对某种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探索的新方法和产生的实践效果进行追踪研究。第三,应将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往研究多为调查研究,理论性与学术性不足;今后应多研究支持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发展的理论,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理论依据,并将典型性实践提升为理论,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理论研究的发展完善。

  (二)研究内容方面

  就整体而言,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缺乏广度,研究多集中在社会工作介入家庭教育、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等方面,研究面较窄,研究缺乏深度。可以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相关问题进行分类,按类别进行研究,以便聚焦问题进行研究,而不是泛泛而谈。

  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研究涉及的地域来看,已有研究所涉及的区域主要为经济相对发达的华东、华北、华南以及台湾地区,这些地区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优势。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发展应得到更广泛的关注。一方面,在目前的研究中,经济因素对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影响也只是按一般原理进行推论,影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因素仍有待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社区”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而非狭义的“城市社区”这个概念,这一点在当前的有些研究中没有得到澄清。社区应当分为城市社区、农村社区以及在社会转型期中产生的诸如农转居社区、农迁社区、城中村等类型的社区,而其中,除了城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受关注较多之外,对其他类型社区的家庭教育指导研究较少,在今后的研究应加以弥补。

  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对象的研究来看,已有研究大多只在理论上论述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应该涉及的对象,诸如0~3岁婴幼儿、学前儿童、留守儿童、流动儿童、特殊儿童等家庭和不同家庭结构的家庭,但缺乏对社区实际情况的具体调查。目前,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发展较好的地区,其服务对象也逐渐多样,因此,可以聚焦某一对象进行专门研究,例如“社区开展婴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调查与思考”,给出详细的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以及不同群体婴幼儿的家庭教育方案。从社区家庭教育指导队伍研究来看,除了研究指导人员构成外,还可以研究指导人员的选拔、培训、任用和配比方面的问题。另外,学前教育事业的资源不足、流动儿童家庭教育的落后、独生子女父母教育非独生子女孩子的问题等,都是未来社区家庭教育指导需要研究主题。

  (三)研究视角方面

  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者主要集中在社会学和教育学领域,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者有不同的视角,有利于拓展研究的广度。但同时,由于研究者更关注自身所在的学科领域,研究视角和研究内容势必具有局限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多学科之间的合作,以实现优势互补。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来看,已有研究多关注了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出台,想要生育二孩的家庭是否需要外界援助、已经生育了二孩的家庭对于长子女的教育是否需要外界支持等问题,都是新形势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应该研究的课题。

  从社区发展的角度来看,各种类型群体的社区归属问题没有得到明确的界定,有些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被忽视。在快速城市化和人口流动频繁的社会背景下,城市社区要覆盖进城务工人员(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指导,农村社区要覆盖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指导,农转居(农转非/村改居)及城中村社区要考虑农民市民化问题及其带来的家庭教育问题……当然,在关注各种类型群体的家庭教育时,各类社区不只是互不相关的并列关系,而应该建立交叉关系,协同、联动做好各类群体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作者:程香晖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eshujiaoyulw/20841.html


    上一篇:下水实验如何创设高效课堂
    下一篇:00后大学生班级管理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