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2)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体育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总之,教材的制定应考虑现代化、理论化、结构化、多样化、趣味化,教材内容应含有诸多层次:知识层 次、能力层次、情感层次、认知层次、教学思想和方法层次。 4 器材观的转变

在体育教学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的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和限制。如 果我们在体育教学中适当地改进或变换一下器材的重量、高度、大小等因素,那么教学效果就会绝然不同。如 在篮、排球教学中,将篮圈的高度适当降低些,篮球变小些,那么学生就能像美国\"NBA\"明星那样能扣篮;同 样, 将排球网的高度适当降低些,学生扣球、拦网效果会更好,战术更丰富。学生既能体验到先进技术带来的 乐趣,又能激发和调动学生对篮、排球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果在田径项目考核中,选用技评与运动成绩结 合的标准,那么学生在学习中就会重视先进、正确的技术动作的学习,而不是一味地只顾追求运动成绩,而忽 视技术动作的学习。目前在田径教学中,铅球的重量为男子小学3公斤,中学4~5公斤, 中专、 大学6~7.26 公斤;女子3~4公斤,因为铅球标准重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来说确实太重了,在技术教学中无法学习先进的 技术动作,仍然只是要求学生掌握侧向滑步投掷。其结果,必然造成铅球运动水平和成绩普遍较低,并且容易 使学生对铅球项目学习失去兴趣,更谈不上自觉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采用适当降 低重量的器械,加强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如铅球的背向滑步或旋转式投掷技术,并在考核中增加技评考核的 方法,那么学生就会增强对铅球技术动作的学习和练习,在动作质量上下功夫,以掌握技术动作为本,使动作 质量更高,姿态更美,技术更先进,为今后有机会从事专项训练和比赛打下扎实的基础。因此笔者认为,在小 学、中学、大学的体育教学中,适当降低器材标准,将主要精力注重于学习先进的技术动作,利大于弊,能起 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 课堂教学观的转变

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然而在当前的体育教学中,由于内容繁杂、时间少,教学过程受到严重 的挤压,每节课的教学过程因内容膨胀而无法实现目标。笔者认为,想通过两节课来增强学生体质的目标其实 是不现实的,只有使学生注重学习运动技能和掌握练习方法,才是体育教学中最实在的目标。如果目标不清, 就会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不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健身方法,还是娱乐活动,还是为了参加比赛。如果各种项目的 内容都要面面俱到地在课堂中完成,那么在目前课堂教学设备的条件下,技术教学仅仅是在低水平上的重复, 学生既体验不到运动的充足感,又体验不到提高技术和掌握知识的乐趣,教学容易出现因内容空泛而产生的\" 游戏化\"和\"活动化\"倾向,很多时候只是让学生参加活动,根本达不到体育教育的目标。 美国教育家林格伦把课堂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是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第二种 是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是多向交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问答;第四种是综合交流,师生共 同讨论、研究、做实验。传统的课堂教学是一个教师面对全体学生讲解、示范,学生模仿跟随练习,基本上是 教师—学生之间的单向传递,这已远远不能适应当今体育教学的需要。因此,现代体育课堂教学信息传递方式 应由\"单向\"转向\"多向\",即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社会;课堂—课外活动—家庭—社会,形成 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多手段的综合性立体化的教学模式。体育课堂教学目标的任务是:(1)教给学生基 础的、系统的体育知识;(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3)使学生养成科学锻炼身体的习惯和能力 ;(4)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自觉锻炼的态度。并且,在教学中要让学生提问题,找思路,做实验,分析错误 动作,让学生主动地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6 小结

中、小学的体育教育应加强基础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大、中专学校的体育教育应以终身体育教育的观 念为主导。以上几个方面的转变是影响当前体育教育的重要因素,是未来体育教育改革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 步探索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tiyujiaoyulw/2833.html


上一篇:阐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下一篇:中央民族大学学生体育兴趣调查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