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农村电商扶贫作用机理及推进策略

发布时间:2019-11-12   |  所属分类:微电子: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电子商务的时空优势、市场效应、赋能机制能有效突破贫困地区现实障碍,已成为扶贫工作深入推进的重要路径。我国电商扶贫存在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人才匮乏、推广不力等问题,应通过加大农村电商推广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创新金融产品、整合社会资源等途径,以推动农村电商发展,加快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进程。

农村电商扶贫作用机理及推进策略

  关键词:农村;扶贫;电子商务

  一、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

  1.电子商务的时空优势破解了贫困地区的自然劣势。从致贫原因分析,我国现阶段贫困问题发生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匮乏的偏远农村地区,而且分布分散。电子商务能够超脱地理环境限制的特性,破解了贫困地区的“地理孤岛”劣势。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存在生产者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鸿沟”,导致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之间的不匹配。依托互联网的电子商务消除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距离,形成通畅的信息沟通机制,必然推动农业供给与农业需求的有效对接,提升农业产业绩效,推动贫困地区产业发展。2.电子商务的市场效应破解了贫困地区的发展藩篱。电子商务的应用,使得市场开发成本、信息搜寻成本、渠道建设成本等各项交易成本大为降低。交易成本的降低的直接效应是一方面给予了交易价格降低的空间,扩大了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催生了许多新兴的细分市场,使得市场总量增大。电子商务也使得产销两地之间的环节减少,市场结构变得扁平。随着市场扁平化的发展,生产地逐渐突破了地域市场限制的藩篱,进入更大的市场范围。在贫困地区发展电子商务,能让贫困地区的农业生产获得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推动当地经济发展。3.电子商务的赋能机制破解了贫困人口的能力障碍。电子商务赋能效应一方面体现在创业的门槛降低。电子商务打破了传统创业对于人、财、物积聚的要求,如同赋予了创业者新的能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贫困地区的电脑和智能手机也逐渐普及,人们对电子终端的使用越来越熟悉,终端软件也越来越智能化,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参与电子商务产业已经变得很容易。另一方面电子商务的赋能效应体现在增加了贫困人口与外界的交流机会。电子商务让贫困人口和外界有了更多的沟通交流,这种交流将会让他们更多的新知识新理念,必然会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这种能力的提升使贫困家庭不仅可以实现经济脱贫,还能让其更容易地融入主流社会,实现全面的脱贫。

  二、农村电商扶贫面临的主要问题

  1.农村电商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薄弱。纵览全国农村贫困地区电商发展,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贫困户抵押贷款缺少抵押品,只能寻求信用贷款,加大了金融机构的风险,使得在资金投放上缺乏主动性。同时,农业生产周期长,市场风险大也难以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电商发展不但受到互联网、物流等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影响,而且受到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影响。一是贫困人口集中的地区大多交通运输条件差,难以满足生鲜活农产品对于物流的要求。一是由于农村的分散化经营模式决定了现有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难以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2.贫困地区的电商专业人才匮乏。贫困地区一般教育服务水平低,自我人才供给能力不足,并且农村条件艰苦,引进人才难度更大,使得电商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瓶颈。目前,农村常住人口大多为中老年人口,文化程度低。这些农户对于电子商务不仅不了解,而且基于惯性思维对于电子商务抱有戒心,甚至排斥。农业生产的低效益使得农村的年轻人大多不愿留在农村发展,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更不可能回到农村。目前,贫困地区的农村电商的发展仍然主要依靠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引领,尚未形成自我发展的长效机制。3.基层政府对电商扶贫推广不力,形式主义严重。根据对贫困地区实地调研,直接接触到贫困户的乡镇政府工作人员普遍对于电商扶贫认识不足,导致宣传、引导发展中信心不足。电商扶贫工作更多停留在规划层面,报告多,实施少;电商扶贫的宣传主要是张贴标语,缺乏深入的解答式宣传;建立的电商服务点缺乏实质性的服务功能;对于扶持农户脱贫资金的投放注重救济功能而缺乏发展眼光。总体上,农村电商扶贫工作往往以应付上级检查为主导,形象工程多,而真正能够把贫困户的农产品生产融入到电商产业发展当中使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参与到电商产业链中的扶贫工程少。

  三、促进农村电商扶贫发展的推进策略建议

  1.改变传统宣传模式,宣传内容具体化,方式教育化。目前,农村电商的宣传方式仍是传统的刷墙、海报、会议宣讲等方式,表面化、形式化严重。宣传内容主要是农村电商发展口号,缺乏和当地农业生产的结合。要改变农户对于电商扶贫有效性认识,增长对发展电商的积极性,就需要改变原有的宣传内容和形式。针对贫困人口普遍文化程度不高,信息转化能力弱,应该具体化农村电商的宣传内容。宣传内容应着力于农村电商参与条件、参与方面、风险控制等具体内容。宣传中,应发挥身边的实例示范效应,结合当地农村电商成功案例进行宣传。要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农村电商的宣传水平,增强电商宣传的教育效果。通过宣传人员和扶贫对象的面对面的交流,解答一个个农村电商的现实问题。既是宣传过程也是教育过程,以群众听得懂、听得进的语言让农户认识电商,了解国家电商扶贫政策,进而参与电子商务。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通电商发展的信息通道和物流通道。对于农村贫困地区,制约农村电商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就是信息和物流。随着智能化手机的普及,农村电商发展的信息通道的障碍主要在于如何实现本地供需信息与电商大平台的对接。对此,信息通道的基础设施建设应该关注软件环境,如开发信息对接的APP、地方性电商信息平台等。物流通道建设应着眼于物流体系完善,在运输条件难以短期改善的情况下,可以优化仓储条件,以现代化技术手段保障农产品保鲜储存,提升生鲜农产品对于运输条件的适应性。针对农村贫困地区居民居住分散的特点,优化物流配送点的设置和配送频次,完善乡间运输、公路、铁路、航空等不同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加快物流通道流转效率。3.多途径完善农村电商发展人才服务体系。贫困地区生活条件差,难以留住、吸引人才,而人才的短缺致使难以脱贫,要打破这一循环就要完善贫困地区人才服务体系。一是改变人才引进方式,从“人”的引进到“脑”的引进。对于贫困地区,直接引入电商人才是比较困难,但可以通过短期现场指导和长期的网络指导结合的方式引进外脑,补充农村电商发展高层次人才的短缺。二是改变培训对象单一难以形成合力的困局,培训对象由贫困人口到基层工作者、扶贫人员及贫困人口全覆盖。贫困人口往往受自身文化程度所限,对于培训内容理解吸收有限。培训对象拓展到基层政府工作人员和扶贫人员,不仅可以提升这些人员对电商扶贫的信心和能力,也有助于工作过程指导和引领。三是改变单一的授课式培训,创新培训方式,实现内生式人才供给。优化组合企业、大专院校、社会扶贫机构、社会爱心人士等多多项社会培训资源,充分发挥扶贫力量的人才培养功能;引进网络教育培训平台、农产品电商项目参观体验等新型培训方式,直接感受电商带来的改变,提升培训效果。4.创新金融产品,保障农村电商发展资金供给。扶贫的资金的主要来源政府扶贫资金的投放一般是救济式,难以满足电商发展需求。农村电商发展需要引入多来源资金,除了政府资金外,还要大力拓展社会公益、社会帮扶资金渠道,更要充分利用网络众筹、互联网金融平台等创新金融产品。政府可以建立贫困户信用信息评估系统,以家庭劳动力、脱贫意愿、信用记录等为标准,评估选择适合对象,引导金融机构投放信贷资金。在资金的使用上,可以农业合作社或电商企业为统一平台,采取“信贷入股”“资金托管”等做法统筹资金使用。贫困户作为承贷和受益主体申请贷款,经营主体对贷款统一使用、统一偿还,以“分贷统还”的方式,保障信贷资金的安全,也保障了资金的持续供给。5.整合社会资源,充分发挥电商扶贫效益。电商扶贫的效益的发挥不仅仅取决于贫困户和扶贫人员,而是涉及财政、民政、农林、水利、交通、电信等多政府部门及多企业主体的相互协调。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扶贫办的工作职能,积极落实国家各项扶贫政策,以扶贫资金为纽带理顺农产品生产、网货化到营销的农村电商的全过程。农林、水利部门加大贫困地区水利设施投资和农业生产指导,促进农业生产增效;交通、电信等国有企业积极参与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农村电商发展基础;当地电商企业扩大贫困地区涉农业务,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市场。多部门、多主体达成农村电商扶贫开发共识,建立协调统一的沟通机制,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农村电商发展。

  四、结语

  随着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区域性贫困、整体性贫困已经逐步消除,扶贫的目标也从贫困地区转向贫困人口的精准瞄准。在此过程中,电商商务相较于传统产业模式具有明显优势。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从电商扶贫的现实问题出发,改变宣传模式,通过典范引领树立贫困人口对于电商脱贫的信心;依托地区农业发展优势,改善农村电商发展环境;多途径、多形式打通农村电商发展的人才瓶颈;拓宽农村电商发展资金渠道,保障扶贫资金的持续供给;以农村电商发展为主线整合政府、社会资源,形成合力。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电子商务的优势,助力精准扶贫。

  参考文献

  [1]黄新成.精准扶贫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形势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17,(12):55-57.

  [2]林广毅.农村电商扶贫的作用机理及脱贫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6.

  [3]陈文浩.“互联网+精准扶贫”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经贸导刊,2016,(09):70-71.

  [4]萧裕中.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普惠”价值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2018,(9)127-129.

  作者:张建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idianzilw/20881.html


    上一篇:数字电子电路综合性电子作品设计
    下一篇:优质作者甄别与科技期刊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