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国产动漫IP发展新思路

发布时间:2020-07-11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山海经之小人国》是一部由多国联合制片的喜剧冒险类动画电影,是一部典型的以西方视角讲述中国神话的影片。影片取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周饶小人国传说,讲述了周饶小人国的王子锤木拯救父亲和王国的冒险故事。《山海经之小人国》的诞生,证明了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中影视改编的巨大潜力,以及除了水墨风景在表达形式上的其他可能。本文将通过对影片所处的语境进行分析,探究国产动漫IP发展的新思路。

国产动漫IP发展新思路

  [关键词]《山海经》;陌生化;国产动漫电影;IP电影

  《山海经之小人国》是一部由中国、美国、加拿大、挪威多国联合制作的喜剧冒险类动画电影。影片取材自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山海经》中所记载的周饶小人国传说,讲述了周饶小人国的王子锤木,经历重重考验,最终拯救了父亲和王国的故事。《山海经之小人国》的诞生,证明了中华传统神话故事中影视改编的巨大潜力,以及除了水墨风景在表达形式上的其他可能。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设计不同于传统国产动漫电影中的古朴风格,更加粗犷立体。影片的叙事构成也简洁明了,但蕴含着深刻的内涵:它代表着在电影艺术领域中各国的文化交融的进程,以及国产IP电影发展的新思路———以“他人”的视角和习惯来讲述“我方”的传统和神话。

  一、《山海经》的漂洋过海:陌生化式表达

  陌生化是文学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在俄国布拉格学派的观念中,形式是艺术表达中最为重要的元素。该理论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上违反常情与常理,同时在艺术上超越常境。通俗地说,陌生化就是将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放置于一个全新、陌生的环境中予以展现,从而吸引观众读者对文本自身进行深层次、多方面的解读。[1]陌生化的实践手法一般以更变形式来影响内容,乃至影响文本后的意义内涵来实现,比如福克纳在《喧哗与骚动》中的视角的切换,将同一行为的见证者换之为多种类型的主体:黑人女仆、家族长子、智障幼子、渴望自由的女儿,从而在寻常、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撬开叙事空间的一丝缝隙。对于《山海经之小人国》而言,毫无疑问,它是一次有关《山海经》中神话故事的陌生化表达的尝试。挪威与中国作为地理上的两个地标位置,天然地便有着强烈的文化隔离感。无论是口口相传的历史传说,抑或是生活习惯所形成的风俗,中国和挪威都是相去甚远的。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各国的地理、人民的劳动生活密切相关。中国从古至今都存在将自然视作神灵的传统。志怪笔记体小说不仅是一种文体,更是一种文化肌理存在于中国的历史当中。《山海经》莫不如是。它反映出的是在科技尚不发达的年代,古人依据自己的经验、知识与想象所构造出的一个地大物博、深邃迷人的世界。而作为一个濒临大洋的国家,在挪威的文化中,海洋是逃不开的主题。事实上,海洋也是构成欧洲民族文化中的一大主线。从《荷马史诗》中奥德修斯10余年的流浪旅程,到《圣经》中诺亚躲避洪水的大舟,再到《白鲸》中亚哈船长对莫比迪克的追猎,海洋始终牢牢占据着欧洲文化的一块地盘。在挪威的文化视野下,海洋象征着未知、风险,也渗透出探索与征服的可能性;与此同时,挪威的山脉、溪流、森林与雾气亦形成了一种关于精灵的想象。在古代挪威人的认知中,森林小湖边居住着名叫“呐啃”的精灵,瀑布和磨坊旁有着“弗色格里门”,而挪威人认为,他们的文化最好的代言人便是山妖。在挪威神话中,山妖是一种有着红色的长鼻子、乱蓬蓬的头发的小人。他们会带来好运或者灾厄。在现在的挪威人定居以前,山妖才是这块土地的主人,每一个山妖都是一棵会行走的大树或者一座山峦。这一形象与《山海经之小人国》中小人的形象有着极高的相似性。在《山海经之小人国》中,锤木、飞燕、国王等形象都与中国神话里的小人形象相去甚远。在《山海经》中,古人对于小人国的描述是:“周饶国在东,其为人短小,冠带。一曰:周饶国在三首东。”[2]司马迁认为,这些周饶国的小人有名有姓,农耕为生,居住在洞穴当中,除却身材矮小,他们与正常人的外貌并无太大区别。此外,有关小人族的记载还分别出现在《洞冥记》《神异记》等文献中。在这些文献里,小人国的国民们都带上了一种奇异的神话色彩。比如身长三寸、长有翅膀、日行千里、寿命长达三百岁等。[3]但是在锤木身上,观众能够感知的是他与挪威传说中精灵形象的相似性,而非其与中国神话中小人形象的契合。自然,《山海经》中的关于小人族的描述的可补充空间是非常大的。《山海经》并未给出小人们具体的长相与体征。作为在中国文化中成长的中国人,会下意识地将小人理解为身材矮小的人类———除了身高,他们与人类并无十分大的差别。但当这一传说进入到挪威的语境当中时,电影的主创者们便结合自身的见闻与经验,将小人予以具象化。《山海经之小人国》中锤木的形象就此诞生了。小人形象的变更是《山海经之小人国》陌生化的手法表现的第一层次。《山海经之小人国》的第二层陌生化便是剧情的走向以西方式的叙事主题呈现。早在1998年迪士尼出品的《花木兰》中,西方人以中国传说为主题所创作的影视作品就已呈现出了一系列特点,其中尤其以将西式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植入东方传说的框架中,以及将西方的奇幻想象与东方传说的细节相交融最为突出。在《花木兰》中,花木兰一直都渴望着为自己家族———花家创造荣耀。在得知年迈的父亲被征召入伍后,花木兰趁着午夜偷走父亲的盔甲,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花家的祖宗为了保佑花木兰,派出了一只木须龙陪伴于她的左右。在这些剧情走向中,西方文化中的家族荣耀这一意象不断出现。以捍卫家族的荣光为核心的理念衍生出了日后的骑士精神、贵族精神等一系列西式价值观念。在《花木兰》中,花木兰的形象承载着世界性与民族性的两重内涵。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花木兰是耳熟能详的英雄传说;对于西方观众来说,花木兰则是遥远东方的一位勇敢的女骑士。《花木兰》这一作品成功地搭建了东西方跨文化交流、理解的桥梁。回到《山海经之小人国》中,锤木的出走与回归,犯错与救赎都体现着西方文学化叙事的母题———英雄之旅。同样地,在《山海经之小人国》中,中国观众能够辨认出这个来自《山海经》的经典形象,西方观众能够体会到这部东方经典蕴藏的普世魅力。经过这两重陌生化的呈现后,《山海经之小人国》就以一种模糊的面目出现在中国观众的面前。因为与其说它是面向中国文化与中国观众的,倒不如说它是面向世界的。它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无论是从外在的角色、画面,还是从内在的剧情、叙事等方面来说,都是陌生化的存在。而在这种陌生化的呈现过程中,动漫这一种承载内容的形式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动画的呈现手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模糊角色人物的归属文化。许多真人电影无法使人信服的形象,在动画中都变得有理有据。真人电影相较于动漫电影的劣势之处就在于它的一切镜头都受制于自然现实条件的制约。另外,在精神内核方面,《山海经之小人国》表现的也不是一种志怪小说、猎奇的审美观念,而是少年的成长之旅、英雄人物的形成、自我价值的实现等问题。当然,在《山海经之小人国》中,陌生化这种表现手法更加倾向于寻找、确认中国古代经典与挪威文化两者间的相似性,并构建出一个合适的平台来展现这种内在的相似性。

  二、IP作为整体:概念的变迁与阐述

  IP的全称为intellectualproperty,意即知识产权。IP电影即为由一首歌、一个人物形象、一部小说,乃至一个名字、短语引申而来的版权所改编得到的电影。在中文语境以及国内电影市场的环境中,IP一词通常可以和品牌互通。详细地来说,IP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品牌在电影场域内的延伸,而后IP电影本身又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品牌,形成自身的衍生产品。结合国内电影发展的历程来看,2014年是IP电影元年。在这一年里,各大影视公司的项目、作品都围绕着IP展开。具体到动漫电影这一特定的表现形式,围绕IP来发展的意识则显得更迟缓一些,当然也更彻底一些。近年来,国内院线人们耳熟能详的动漫电影无不是由《西游记》《白蛇传》《封神榜》等经典IP制作而来的。谈及动漫电影的IP化,有一个绕不开的形象,即美国队长。作为一个在1941年才诞生的漫画人物,美国队长在今日的美国乃至世界市场上都有着极大的票房号召力,获得了全世界无数粉丝的追捧。而在国内,电影市场尚还没有这样的超级IP出现。需要指出的是,美国队长从属于的是漫威旗下超级英雄这一更为广阔的IP概念。若是从这一点来看,国内的动漫电影则有着构成一个宏大的概念型IP的潜力。《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以及将要上映的《姜子牙》等影片共享着类似的世界观与叙事体系———中国神话。其实早在1999年上映的《宝莲灯》中,这一脉络便有着延展的可能性,但遗憾的是,商业化的动漫IP电影直到近年来才得以真正的成熟。与此同时,动漫电影对于中国观众,尤其是青少年观众来说有着独特的内涵。互联网上,诸多的论坛和社群都是关于动漫这种艺术形式的亚文化群体。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这部影片的放映过程中,这些青年亚文化群体对于影片的推广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作为伴随互联网成长的一代人,他们对于国产动漫电影有着深厚的情结。这无疑是动漫IP电影继续发展的基石。他们的审美和诉求呼唤着更多的动漫IP出现。回到上文中所提到的一系列动漫IP电影,它们大体都是围绕《西游记》《封神榜》等经典传说而进行改编的。但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神话绝不仅限于此,比如作为一切设定的本源的《山海经》就少有作品涉及。中国先秦时期的重要古籍《山海经》共计18卷,内容包含了中国传统民间传说中的地理、医学、祭祀等知识,有为人们所熟知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神话故事。影片《山海经之小人国》取材于《山海经》中有关小人国的传说,讲述了一个有关少年成长的故事。在当今的文化市场上,《山海经》中的种种寓言无疑是缺席的。一方面,由于《山海经》主要还是一部关于地理风物的记载文献,其故事性的微弱为创作者的改编和再现带来了许多困难;另一方面,相较于《西游记》《封神榜》等历史悠久的话本小说,《山海经》缺乏一种整体性。以《封神榜》为例,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在中国的各个朝代都为民间所熟悉,每一个时代的人们都会为它添加全新的内容。《山海经》则不然。它是一本奇书,但也缺乏了这种整体性。因此,从国产动漫电影的神话IP的角度上来讲,《山海经之小人国》的贡献不在于它自身的剧情抑或是人物形象的塑造。它更大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有关《山海经》的样本:如何在以描绘地理风貌为主的《山海经》中寻找故事。只有更好地把握这一点,才能让《山海经》和《西游记》等作品一样,更好地融入国产动漫电影的IP当中。文化是民族的,更是世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振兴离不开它在世界的普及。《山海经之小人国》是一次关于中西方文化相互融合的尝试。在这种尝试中,离不开对原有形象的二次创造,也离不开对原有形象的误读。自然,这种误读是无法避免的。误读会带来意义的分歧,但当其位于这种尝试的范围中时,它所带来的却是一种创造力与生命力。正如比较文学这一学科的意义,《山海经之小人国》等一系列试图交融中西文化的影视作品,能够让观众重新审视自己所处的文化语境,换个角度来理解早就了然于胸的传说、人物,亦加强了文化的碰撞,令人们领会到世界文化实际上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情境,从而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创造一种全新的文化价值。

  参考文献

  [1][俄]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0:158.

  [2]佚名.山海经[M].长沙:岳麓书社,2006:59.

  [3]洞冥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79.

  作者:姜欣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21840.html


    上一篇:期刊智库化的智困境解决路径
    下一篇:精准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