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野生食用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0-07-27   |  所属分类:文学: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文化产业具有能耗低、附加值高、知识含金量高的特点,与野生食用菌产业相结合,将一些创意元素融汇到野生食用菌产品的开发和销售中,可以扩展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范围,大幅度提升农业产品的文化附加值,促进野生食用菌产业不断升级。基于野生食用菌文化的发展现状,明确了野生食用菌的文化类型与挖掘途径,提出了野生食用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两种思路,并给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野生食用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关键词:野生食用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随着近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生活和健康饮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野生食用菌这类绿色食材受到的关注度日渐上升。其绿色健康、营养丰富,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1]。赋予野生食用菌文化价值,既是新时代的大势所趋,也符合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消费体系的多元化发展。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带动各领域的产业发展[2]。产业结合可以带动经济和文化共同前行,野生食用菌的产业升级恰逢其时。

  1野生食用菌产业与文化的关系

  1.1野生食用菌文化发展现状

  我国在野生食用菌领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迄今发现的野生食用菌种类中,中国拥有着近半数,其中大部分分布在云南[3]。大西南独特的环境,气温适宜、降水丰富、植被覆盖量大、土壤肥沃,孕育着大量的野生食用菌[4]。漫漫历史长河中,野生食用菌的文化发展其实早已开始。古时野生食用菌除了作为食材,更是创造了大量的神话传说,被人们口耳相传、津津乐道[5]。如今,这些历史成为野生食用菌与文化融合的绝佳条件。野生食用菌文化产业亟待升级发展,虽然已经有一些野生食用菌衍生产品和文化园区、主题餐厅等,但都是单一存在,并没有形成一体化的产业以及着力发展。因此在现有相关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应整合资源,对野生食用菌产业布局、规划、统筹发展进行深入研究。除了野生食用菌本身的周边产品研发外,应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文化的角度上,怎么做才是对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最有利。一方面要结合历史与现状,搜集相关资料进行整合梳理,丰富野生食用菌的理论研究,形成系统化的理论体系,以便于后续的研究;另一方面要在政策上予以倾斜,便于产业升级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通过系统性地开发,把野生食用菌的潜在价值开发出来,促进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刺激市场消费提升,反过来激励野生食用菌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形成一个产业发展闭环。

  1.2野生食用菌的文化类型与挖掘途径

  野生食用菌的文化类型被不同程度地挖掘,其表现形式见表1。由表1可知,多年的发展,野生食用菌也已经形成大规模栽培产业,并发展出多种经济形式,除食用和入药外,还在园艺领域开出繁花。如今的野生食用菌产业已经渗透进各个领域,从农业、工业发展到服务业、甚至信息产业[6]。

  2野生食用菌创意景观的设计与发展

  2.1野生食用菌在创意景观中的重要作用

  让野生食用菌回归于农业,利用其特质和优势,将实用性和观赏性融合到一起,以发展集观光、采摘、食用、工艺品一系列休闲娱乐与文化经济为一体的复合型产业。通过观光和采摘活动宣传野生食用菌价值,同时发展餐饮、住宿、娱乐带动旅游产业同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可以将野生食用菌运用到景观展示中,既丰富采摘地的风景,也凸显野生食用菌的美感,为游客介绍野生食用菌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食用功效,促进野生食用菌文化的传播。再者,要将地域化特征展现出来,宣传野生食用菌的基本情况,通过游客将信息更广泛地传播出去,对野生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有潜在推动力。创意景观要注重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适度凸显野生食用菌,尊重其自然属性,不能过度加工,以免失真对产业发展产生阻滞作用,见图1。由图1可知,通过人文元素的添加,使自然景观更具观赏性,可以更好地体现野生食用菌的市场价值。作为不可多得的素材,野生食用菌将成为创意景观的宠儿。这也已经过现实的验证,其审美价值和由此带来的经济效益。

  2.2野生食用菌与农业生态景观的艺术结合

  在进行野生食用菌与农业生态景观的艺术结合时,不能跳脱出自然环境本身,也不能喧宾夺主过度凸显一方。而应该结合实际自然面貌进行源于现实但高于现实的设计,更能体现出二者之间的紧密联系。野生食用菌发展旅游业主要体现在采摘和观光上,因此需要在艺术展示的同时增强趣味性,让不同生活环境下的人能感受到野生食用菌的魅力,同时有一个愉悦的旅行享受。虽说是创意农业,但是在产业发展中尊重自然生态面貌的同时,要兼顾舒适性,凸显田园生活的恬淡静谧。将其作为野生食用菌创意景观的搭建思路,充分展示野生食用菌的自然生态特性。建立林下经济体验区,进行人工立体栽培,更能充分提升经济效益。为了增强体验感可以将整个培育过程设置为体验项目,以增强观赏性,这也是循环经济的体现,在满足需求量的同时保证自然环境不受破坏,充分体现出空间利用的科学理念[7]。

  3野生食用菌在乡村旅游中的创意发展与研究

  3.1野生食用菌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方向

  3.1.1食用价值野生食用菌作为山珍的一种,历来受到当地民众喜爱,因此发展出多种食用方法,煎炒烹炸或是凉拌、清蒸、腌渍等[8]。因其味道鲜美,做法多样,既可当作主菜,也可以为其他菜品提鲜,云南人几乎无人不爱。烹饪野生食用菌需要熟悉食材,营养价值和风味口感才能兼得。因此除了高超的厨艺,还需要经验的累积。到当地旅游的人们在尝过野生食用菌菜品后,都赞不绝口,因此也会购买产品带回。食物也是旅行目的地的诱人之处,因此野生食用菌的食用价值表1野生食用菌的文化类型与挖掘途径Tab.1Theculturaltypesandexcavationmethodsofwildediblefungi挖掘途径节庆、美食、养生等诗歌、书画、文献史料、典籍、谚语、歌曲、创作、文物、散文等文化类型文化具体分类习俗物质资源文化遗产文化古迹景观、遗迹、寺庙等非物质资源文化历史野生食用菌历史、传说、品牌等工艺观赏、艺术、科教、饰品、工艺品等对当地发展旅游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9]。3.1.2药用价值野生食用菌有许多品种具有药用价值,根据其效用,价值也相差较大。例如对癌症和恶性肿瘤有一定保健效果的桑黄,就价值颇高。桑黄提取物通过检验已证明无有害成分,对关节性疾病也有非常好的疗效,因此价值也颇高。3.1.3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尚处于起步阶段,形式单一且分散,没有形成产业链,造成对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浪费。对此,地方政府开始关注野生食用菌的开发利用,“野生食用菌王国项目”是云南楚雄南华县计划将要进行的一个野生食用菌复合型项目,除了主题公园等文化类项目、度假中心等休闲类项目外,还计划建成野生食用菌贸易中心,将野生食用菌的经济价值发挥出来[10]。

  3.2野生食用菌在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建议

  自国家推行乡村振兴战略以来,乡村旅游业不断发展。野生食用菌产品作为乡村旅游的一部分,逐渐走入越来越多人的视野,获得更多的认可和长足的发展。在乡村旅游项目中进行野生食用菌产品开发,可以推动当地经济建设,为农民提供增加收入的机会,提高其生活质量。乡村旅游中野生食用菌产业发展结构具体见图2。1)对野生食用菌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提升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其价值。综合多方优势资源对野生食用菌进行充分开发,小企业对当地情况熟悉,了解野生食用菌现状,并且在开发利用上累积大量经验,但是缺乏资金和技术;大企业与之相反,拥有先进技术和充足资金,有开发能力。因此二者结合,各自发挥优势,再加上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指导,野生食用菌的药用价值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2)进行技术研发,增进保鲜储存技术发展。由于野生食用菌的特点,时鲜不易保存,因此只在当地流通,游客到当地才能大快朵颐。又因其季节性特征,能供给的时间有限,不仅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也对大力发展旅游业有一定影响。当地对野生食用菌的保鲜处理办法繁琐且口味单一,因此如何保鲜是一个摆在开发和市场中间的大命题。对于野生食用菌的市场交易,进行技术研发、解决保险问题是其关键。3)加强基础研究。野生食用菌产业虽然已有一定发展,但是还非常缺乏对其本身的研究,这也是阻碍野生食用菌开发的一个重要原因。现阶段不仅是理论系统,还要在其本身的基础研究上下功夫。这需要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不仅是对其成分和药用价值进行研究,更是要在其生长环境、生长条件、分布区域等方面展开研究。4)加大宣传力度,进行品牌打造。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秩序日趋完善,创业潮兴起,也促使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因此品牌意识在发展中异常重要。企业品牌的打造,便于提升市场认可度,有利于企业长期发展,以在企业竞争中保持优势[11]。小企业在发展阶段应该树立品牌意识,围绕野生食用菌的开发探索学习经营模式,根据市场发展不断改进营销模式;同时利用当今发达的传播手段,对野生食用菌产品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有效宣传;除传统媒体的广告外,还应将精力投放到新型媒体中,利用网络力量增强知名度。同时企业要关注自身成长,根据发展情况不断进行学习,满足长远发展所需。

  参考文献:

  [1]马明,冯云利,汤昕明,等.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概况和保护现状[J].中国食用菌,2018,37(1):6-9,18.

  [2]蒋园园,杨秀云,李敏.中国文化创意产业政策效果及其区域异质性[J].管理学刊,2019,32(5):9-19.

  [3]卯晓岚,蒋丹.我国重要食用菌的名称探析[J].食药用菌,2012,20(4):195-201.

  [4]张良,张黎.云南野生菌产业发展的调研思考[J].林业建设,2019,37(1):46-49.

  [5]韩鹏.论我国云南野生食用菌资源的旅游开发与管理[J].中国食用菌,2019,38(5):75-78.

  [6]曹如中,仓依林,郭华.文化创意产业跨界融合的理论认知与价值功能研究[J].丝绸,2019,56(10):40-49.

  [7]郭绯绯.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福建茶叶,2019,41(7):96.

  [8]杨枝煌,蒙恩,庄文化,等.云南野生食用菌产业应引领奢雅化潮流[J].中国食用菌,2017,36(6):83-86.

  [9]向文梅.乡村旅游扶贫精准化路径探讨[J].中国商论,2019,38(22):81-82.

  [10]苏楠,杜双田.云南野生食用菌抚育开发思路[J].云南农业,2019(9):33-36.

  [11]辛晶晶.野生菌在乡村旅游中的开发现状及改进措施[J].中国食用菌,2019,38(2):111-113.

  作者:潘爱军 陈素霞 薛培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wenxuelw/21909.html


    上一篇:两微公众平台情况调查
    下一篇:校园文学期刊办刊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