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管理期刊论文发表如何提高环境监测档案管理(2)
三、提高档案管理效率的建议
1.提高监测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监测档案管理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档案的人。作为监测档案管理人员,要注重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自学、参加培训等方式,熟悉工作的各个环节和基本要求,努力掌握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管理技能,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档案管理质量。档案管理数字化、信息化是信息社会对档案工作的要求,也是档案管理人员应努力的方向。必须掌握和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先进管理技术,以适应现代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
2.努力实现环境监测档案微机化管理,用发展的眼光看,微机应用于档案管理已成为现展的必然趋势。由于环境监测档案具有信息量大、涉及面广,数据间的关联性强,但差异较大等特点,运用微机数据库系统来管理,不但可以提高档案卷宗检索、查找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可利用微机的快速运算。大容量贮存空间及准确的逻辑判别功能,对现存的档案资料,根据不同的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计算分析,汇总提供信息,从而大大提高监测档案的利用价值。
四、加强环境监测档案的科学管理,使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环境监测档案是环境科研活动的存储形式。目前环境监测档案价值尚未充分发挥出来,利用率较低,一是对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少,除少量档案能拿出来为本单位利用外,多数藏而不用;二是利用手续繁杂,过分强调保密,限制过多,使用者\"望档兴叹\";三是服务对象窄,常常只限于本单位、本科室,本课题的个别人使用,不能跨越单位、学科的限制,把大量的利用者拒之门外。只有把蕴藏着大量科技知识和信息的档案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变\"死\"档案为\"活\"档案,才能使其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事实上,环境监测档案除少量涉及社会稳定和技术保密等特殊原因确实不能公开的档案资料外,其他一切有利于经济建设的档案资料都应该通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寻觅、筛选、提炼、整理和加工,将其集中管理起来成为档案资料共享资源,建立环境监测咨询服务机制,通过各种途径,采用内部借阅、外部借阅、复制供应,建立计算机网络服务等形式,有目的的建立档案咨询,以满足各方面的不同需要,从而使其物尽其用。
结束语
档案资料作为任务完成后的唯一依据,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随着国家对档案要求的不断提高,为了保证档案的输出质量,采取的各项质量保证措施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在资料归档前严格审核、按要求整理、入卷、严格控制资料保存环境、定期对资料进行检查,才能够长久有效地保存合格的档案,使所开展监测任务的作用长期的发挥去。
参考文献:
[1]蒋纪蓓.\"档案化\"与\"档案化管理\"及\"归档\"[J].档案学通讯.2006 年03 期
[2]乐利珍.浅谈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风.2008(24)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58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