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管理之探讨(2)
3.3 加强人工费的控制
合理配备民工,加强民工管理,杜绝民工使用上的浪费。在劳动力的配备上可以根据劳动定额、工时定额,根据不同工作内容进行定员配备和劳动力安排,这样既能提高劳动生产力,又可以消除过多占用劳动力的现象。在临时用工上尽量使用包工,避免使用点工,以提高劳动效率,减少人工成本。对分包队伍的结算上实行工程、合约、安全、物资、机械各职能部门及项目经理审批制度,防止出现超计、超付、少扣、漏扣的现象。
3.4 建立健全材料管理制度
材料费一般占工程直接费的70%甚至更多,是项目成本控制的重点,施工单位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以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在材料采购上定期根据工程施工进度计划及材料库存情况,合理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力求供货及时,库存合理。在采购过程中坚持广泛调查、比质量、比服务、比价格,择优选购材料供应商,深入了解市场行情,准确掌握市场信息,严格控制了采购成本。对于大宗物资的采购,实行公开招标,集中供应,以最大限度降低材料成本。对于地材及填料等,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就地开采,自行组织生产,降低材料成本。加强现场管理,合理堆放,减少搬运和倒运损耗。实行限额领料制度,特别是对于消耗量大的工程实体性材料,依据物资消耗定额核定发放,如:钢材以施工图纸理论用量加合理损耗为依据等。定期进行材料盘点与材料核销,将材料用量控制在设计数量加合理损耗范围内,及时发现材料使用过程中的超耗现象并分析原来,及时杜绝施工过程中的偷工减料及转移材料行为。加大工程退回物资和废旧物资监管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回收、利用、处理弃旧物资,合理节约材料成本。
3.5 合理降低机械使用费
成立机械设备管理部,对同一企业各个项目的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统一调配。项目部根据工程特点采用外部租赁、内部调剂、申请购进、分包方自带等方式来选用机械。根据施工条件、工程量大小以及工期要求,兼顾施工机械的经济性与不同机械的功能特点来合理选型。实行机械设备按台核算,将台班产量、台班耗费和司机工资挂钩,以降低油料费和维修费。对在用的机械做好勤保养、勤维护,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对大中修设备进行技术评估监控,控制修理费用开支。
3.6 合理优化施工方案
合理优化施工方案,对施工技术方案进行经济比选、多方论证是降低施工措施费的重要保障。根据工程规模及特点布设施工便道、建立混凝土搅拌站;根据人员配备搞好驻地建设;根据承台、墩身、箱梁等施工周期及形态特点配备模板套数,并考虑是自制还是租用;合理安排材料堆放场地,避免材料二次搬运;合理规划施工用水用电,配备发电设备,避免重复布线及临时停水停电的损失。
3.7 加强企业管理费的控制
项目部精简管理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定岗定员、竞争上岗,以减少管理服务人员费用开支。同时对工程项目下达年度现场经费预算及业务招待费限额,严格控制项目非生产性费用支出,尽量减少不必要及非正常的开支,并将现场经费控制情况与项目经理期薪考核挂钩,以期降低项目管理费用。
4.结语
总之,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管理是施工全过程、全要素、全体员工参与的管理,施工企业要根据企业管理特点、工程项目特点及施工组织设计等制订与之相配套的成本管理措施,强化全员成本管理理念,树立发展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促进施工成本的持续降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加强调概索赔工作和项目收尾管理,实现企业盈利方式从广种薄收向精耕细作转变。
参考文献:
[1]全国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培训教材编审组.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6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