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关于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要点的相关探讨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项目管理: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工程管理好坏的标志,主要是工程质量过不过关。因此笔者将着重结合工程质量的突出问题,来与同志们进行相关管理工作的交流探讨。

【关键词】工程质量;管理;控制

一、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意义和一般目标

(一)工程质量管理的实际意义

很难想像一项浩大的工程离开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将会是什么样子。而一项工程通常具有投资大,周期长,质量要求比较高的特点,这就更加紧迫地需要一套科学的质量管理对工程进展全程实施指导,监督和控制。并且在反复的工程实践中,探索新技术,新方法,走一条既节约高效又稳定可靠的管理路子。

常规意义上的管理,事实上包括计划、组织、管理、控制、创新等几个方面。之所以本文将控制单列出来,是要着重强调管理的实用性,使文章对于广大的基层质量管理人员有实在的借鉴意义。

首先要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的学术定义。一般认为,工程质量管理是为了实现工程建设的质量方针、目标而进行的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造的工作。

我国工程质量管理起步比较晚,但是我国是一个庞大的经济体,工程建设基数大。基于此我们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现出一种显著的不完善不均衡的发展。在一九八四年之前,我国大多数工程质量管理还依靠建设、生产者自我评定的办法。但是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管理工作要依靠有机系统而不能依靠孤立的节点。所以在一九八四年之后,我国实行企业自我监督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办法。亦即将企业自身管理和控制的优势和社会大众社会机构的监督力量结合起来的办法,从而取得了较好的管理结果。

在具体实践中,我们一般要求管理者按照一整套标准的质量管理体系、手段和方法进行系统有机的管理。

(二)工程质量管理的一般目标

任何目标只有量化,才能达到操作性强、可以控制、便于检验的目的。工程质量管理也不例外。每个企业,每个工程都应该有自己的质量管理目标,用以指导企业发展。因此在参与工程建设时,我们都应该遵循一些普适的管理标准。一般我们把工程质量分成三个层次,一条主线。

哪三个层次?第一是实体工程质量;二是操作工序质量;三是实际工作质量。

对实体工程的质量管理也就是要让诸如工程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设备材料、半成品等等符合设计文件,国家、行业或企业的有关标准、规程或者技术标准。

工序质量是最容易被忽视的一条。因为要达到一个工程的既定目标或者质量标准,方法是千差万别的、工序也是各种各样的。但是很多工序有可能不符合相关规定,轻则影响工程进度浪费企业资源,重则有可能引起人员、财产的损失。所以工序质量,必须作为一项基本管理目标来狠抓落实。

而工作质量的管理目标是指,要有相关的工作来保证工程质量。比如对于有关人员的信息提供、对与工程质量缺陷的配套预案等等。

以上三个方面要遵循一条主线,那就是在三个方面的基础之上,以工作质量为中心,使工程质量管理具有主动性、预防性和保障性。做到质量管理机制化、管理措施标准化,现场布置条理化、作业行为规范化、环境影响绿色化。同时,我们还应该更新管理思维,把业主的利益放到首位。要使工作具有预见性和前瞻性,充分理解业主当前和以后的诉求,不但要满足业主的需求,还要超越业主的需求和想象。

二、工程质量管理的外延

广义的工程质量管理,泛指一切与工程建设、工程质量有有关的质量管理工作。一般意义上来说,我们认为工程质量管理主要是跟实体工程建设相关的也就是囊括在第二产业里的管理工作。它力争在工程建设中,以预防手段为主、全程、实时、动态地从各个环节提高工程质量。

工程质量管理最大的好处就是把事后的亡羊补牢变成了事前的指导预防和及时改正。从管结果变成管因素,或者说是把影响质量的诸多因素找出来,发动全员,全程,多部门进行协调,依靠科学理论程序和方法,避免重大事故特别是重大的安全事故。使工程建设全程都处于可监视,可控制,可改正的状态中。

在中国,工程质量达到全优就可以称之为全优工程。全优工程的意义在于四个字:"多快好省"。亦即质量好、工期比较短;消耗低、效益比较高等等。全优工程的鉴定有六个方面,缺一不可。这也是很多工程质量管理者要追求的目标。

三、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规范

在进行质量控制工作之前,首先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规范。内容可包括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制、突发事故处理办法、决策阶段相关管理等等。在将这些制度落到实处,让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并且将这些管理制度在监督工作中充分得到发挥。

严格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一个质量管理工作开始之前,一定要认真实施技术交底制度,就是指该项目专业人员将所做工程的技术规范、施工要求、操作规定、注意事项完全想直接操作的班组进行技术交底,并做好技术交底记录保留,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二)认真制定作业指导书

就是对该工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艺进行相应的作业指导,并形成书面材料。要求设置的质量控制点从收集的材料、相关人员、机械、操作方法、工作环境诸多方面进行连续的监控,实施质量攻关。

贯彻落实样本制度

在大面积施工之前,必须先做好工程样本,待工程样本检查合格后,再开展工程的施工,以确保该工程的质量。

(三)逐步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使整个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它的作用是监督整个工程质量控制工作能否真正有效的进行下去。所以,施工单位要在确保质量保证体系有效的前提下,进行施工的前期准备,包括工程调研、施工材料的采购、工作人员的配备、回访客户、质量保修等等,逐步对质量保证体系进行修改和补充。

加强技术、管理、组织的协调管理

全面提高技术质量,找出技术质量问题,对技术质量问题加以解决,尽可能减少因技术错误带来的协调问题,以减少工程实施中的麻烦。

在提高技术的同时,也要建立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以减少工程中出现的各专业的配合问题。由专业人员统一领导和指挥,进行各专业之间的协调工作。同时还要建立一套专门的协调会议制度,神明各专业的施工顺序和责任,保证更工程的顺利进行。

三、工程质量管理措施的相关创新

由于经济的飞速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类的各种活动体现出越来越高的综合性。工程建设也不例外。这就要求我们要把新产生新经验,新技术及时更新到我们的数据库,普及到我们的管理者和职员心中。

比如有的岗位,用人员监控可能成本较大,同时范围有限精度不高。这时我们就可以引进相关高新技术实现精准监控。

工程质量管理人员每天都需要跟工程建设打交道,工程建设方面的信息不可或缺。但是质量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一项管理工作,离不开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协调等等基本职能。这就要求我们的管理者要有相关的管理技巧和人文素养。

传统的工程质量管理片面注重实体工程质量,忽视了工程建设者的心理动态,对于人的关怀人的工作做得不够,这是需要我们广大从业同仁需要警惕的,很多质量上的瑕疵有可能跟人员的主观因素有关。因此,工程质量管理,需要也必须做好人员的工作。

参考文献:

[1]杜栋.水利现代化的全新管理模式[J].水资源研究,2009,(09).

[2]陈雷.发展水利 改善民生[J],中国水利,2010,(09).

[3]蒋亚东.民生水利理念和服务管理视角的质量管理制度建设[J],2011,(Z1).

[4]李晶.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探索和思考[J],水利技术监督,2008,(02).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854.html


    上一篇:探讨市政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谈如何做好工程管理中的控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