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施工阶段中的工程造价管理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如何有效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尽可能的减少设计变更和现场签证,从而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以便更有利的做好项目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
关键词: 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工程造价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on how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site management, as much as possible to reduce the design change and spot visa, 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ontrolling the project cost, does the construction cost management work i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hase better.
Key words : project construction; project management; project cost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工程项目的投资控制是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 特别是房地产开发, 提高投资收益率是最大目标, 项目开发各个环节都以投资控制为重点。
工程项目的全过程大致可分为 4个阶段: 可行性研究阶段、初步设计阶段、施工图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 其中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这两个阶段统称设计阶段。根据西方一些国家分析, 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影响程度占 75 %以上, 因此设计阶段是全过程造价控制的重点, 是工程建设造价控制的关键阶段。
1 设计单位的选择
实践中, 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是通过方案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招投标制度作为市场经济下配置资源的一种重要手段, 已广泛被人们所接受。工程设计采用招投标制将会促使设计人员增强风险意识、提高设计水平和经济核算质量从而达到优化设计的目的。为了有效避免设计阶段只注重方案招标, 忽视施工图设计阶段的招标对工程造价控制带来的问题, 在设计招标工作中, 不仅方案设计阶段通过招标完成, 而且对施工图设计也应引入竞争机制, 使每个设计阶段均通过竞争完成。这样以来, 设计在每个细节上都会精益求精地去完成, 否则, 就有落选的可能。在设计阶段的评标定标中不能把设计费的高低作为定标的依据, 因为设计费只占整个工程投资的 2% ~ 3 %, 而设计产品的好坏对工程总投资的影响可以达到 20 % ~ 30 %, 因此定标的主要因素应放在设计构思的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技术的优劣、投资估算的合理性, 设计进度计划、设计组织方案等方面来进行评价。通过技术、经济和效果评价, 力求选择在技术先进前提下确保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的前提下确保技术先进, 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注意造型别致美观, 以最少的投入创造最大经济效益的设计投标单位为中标单位。
现行设计取费方式不甚合理。国内普遍采用平方米单价或造价百分比的定额取费方式。这在宏观的项目控制上是可取的, 但在寻求高质量设计单位时是不合适的。现行设计取费方式致使有的设计单位设计方案可以优化的不进行优化, 甚至有的设计人员随意加大梁柱截面, 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增加配筋量, 结果出现了不少的 /肥梁、胖柱、深基础0 等设计不合理现象, 从而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
2 中标方案的优化和深化管理
2.1 方案优化和深化
建筑设计方案优化和深化的目标, 是使一个建筑方案能做到建筑美学、建筑技术和建筑经济最大程度上的协调统一。要求从建筑、规划、结构、电气、设备等各方面对中标方案进行深化, 确认其可实现性, 及实现这一方案所需的技术难度和经济代价。方案的优化和深化, 可以说是设计阶段的重要决策工作。从中标方案到最终确定的可实施方案,往往需要经过几轮甚至十几轮的优化、深化。
2.2 设计管理者的专业素质
由于涉及到对建筑设计规范、规程、标准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设计经验以及一定的施工经验, 因此要求管理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这一阶段的管理成果可以看作是设计管理单位和管理者专业水平的体现。
2.3 设计方案优化和深化方法
设计管理一般利用价值工程理论对方案优化和深化进行管理。价值工程理论的核心方法是功能分析。因此方案优化和深化首先是从建筑项目的使用功能出发, 重点分析建筑功能设置、并结合建筑设计的特殊性, 研究其针对各项设计条件的可实现性, 对设计规范、规程、标准的符合性, 对国家、地区各项相关标准、规定的服从性等等。在功能研究的基础上, 对实现这些功能和使用要求的经济成本进行估算。最理想的状态下, 在建筑功能保持不变或提升的情况下, 通过优化, 可以做到成本降低或保持不变。在建筑设计中, 价值 (功能 /造价 )的合理性需要设计管理者在分析过程中, 结合项目类型、类似工程经验, 对设计功能价值比进行判断, 帮助投资人决策, 从而确定最优方案并完成深化, 使其成为满足设计深度要求并满足下步工作要求的设计方案成果。
3 限额设计管理
设计管理中的造价控制, 唯一可量化的, 就是通过限额设计对工程造价进行主动控制。设计管理中的造价控制成果, 就体现在限额设计的成果中。限额设计管理是设计管理造价控制的核心。
就现有经验, 多数项目是在方案确定后, 以建筑方案为基础的投资估算作为标准, 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阶段开始进行限额设计的。对投资人来说,既可避免受投资限制而局限了方案的创作, 又可通过限额设计对实现中标方案, 进行控制投资。而对于设计单位来说, 方案确定后, 投资估算相对准确, 以此作为指标的限额设计针对性强, 也比较容易控制。
限额设计应在设计合同中对限额设计指标(如每平米最大用钢量 ) 进行明确, 并约定奖惩条款。超过限额设计控制指标, 对设计单位进行处罚, 相反, 通过设计单位的细致工作, 在既满足功能和使用要求又不牺牲建筑外观形象的前提下, 节约了工程造价, 应给予设计单位节约部分一定比例的奖励。这样, 一方面能够加强和督促设计单位严格执行限额设计, 另一方面, 也能提高设计单位的工作积极性, 实现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双赢的局面。
4 设计质量管理
对于设计管理来说, 设计质量管理是基础性的工作, 有别于设计单位三级审核的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和建设单位宏观的管理, 专业的设计管理咨询单位更多的是在设计全过程中, 做好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之间的沟通, 检查落实建设单位合理的要求是否在设计中得到充分落实。方案优化完成后, 考评设计方案是否达到优化深化目标, 在初步设计完成后, 对初步设计图纸文件和初步设计概算进行审查, 特别是对各专业系统进行评估, 向建设单位提供审查报告。在施工图阶段监督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的修改落实情况。
因此可以聘请专业的设计管理咨询单位, 通过设计全过程的跟踪监督、检查, 避免设计文件出现质量问题, 最大程度上减少施工阶段设计变更、减少给投资控制造成的不确定性。
5 结语
做好设计管理中的造价控制, 对设计管理单位来说, 应逐步培养具有设计、造价、工程管理等各方面能力的综合管理人才。管理中, 从选择设计单位的源头入手, 将设计合同授予具有相当设计资质和相关设计经验的设计单位。注重和加强方案优化和深化的技术经济论证, 严格进行限额设计管理,对设计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只有做到这些, 才能实现设计管理中的造价控制, 从而给工程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angmuguanlilw/191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