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探讨新农村建设中的土地管理

发布时间:2013-11-28   |  所属分类:行政: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全社会都在进行新农村建设的今天,作为国土管理的职能部门既要服务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又要履行好管理土地,严格执法的职责。本文从土地管理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系着手,对农村土地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在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加强土地管理及新农村建设与规划布局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土地;管理;新农村建设

一 农村建设与土地管理关系

土地是人类赖于生存的物质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生产资料,没有土地我们就无法谈及一切,更不能去研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因此新农村建设只有在良好的土地管理基础,才能去规划建设,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第三条明确提出:“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全面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违规案件查处协调机制,切实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和林地。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投入,重点支持基本农田整理、复耕复垦和提高耕地质量。继续增加投入,加大力度改造低产田。”国土管理部要做新农村建设的“勤务员”,服务好新农村建设,在服务的同时,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合理用地;严格执行法律;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把好18亿亩耕地红线关。只有这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会生机勃勃,土地问题始终是现代化建设中一个带有全局性、战备性的重大问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严格土地管理既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确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也是维护当前改革发展和社会和谐的需要,是新农村建设的先行者。

二 新农村建设下现行农地管理存在的问题

2.1集体土地非农建设利用粗放, 流转不规范,影响村容村貌我国集体土地的非农建设主要包括农民宅基地用地,农村集体出于公益目的的建设用地和乡镇企业用地。目前在农村宅基地使用方面不规范,村庄外延扩张,土地利用粗放,耕地破坏和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农村建房无序 , 规划不到位, 村容村貌差, 大量“空心村 ” 造成了土地的闲置。同时,由于没有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制度,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私下、变相申请,导致了土地利用混乱 , 影响了土地市场的正常秩序。

2.2农业生产用地配置机制不健全, 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虽然我国农村土地家庭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生产经营体制的制度优势在不断弱化, 逐步显露出了一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弊端: 单家独户所拥有的生产要素与扩大生产经营的要求不相适应 , 分散农户的家庭经营与市场需求难以衔接 , 家庭经营向商品生产转化与社会化协作机制不相适应 , 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在利益分配机制上的矛盾。

2.3土地征用行为操作不规范,农民权益受到侵害目前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首先,农村集体土地产权模糊, 主体不明,缺乏所有权主体对土地征用的制约作用,其次,对征地的“公共利益”概念没有严格的界定,征地范围模糊不清,不利于耕地保护,最后,征地补偿标准测算不科学,与地价无关;在土地征用补偿非市场经济体制下, 土地管理者往往无法确定土地使用者的最佳用地规模,土地使用者闲置或浪费土地的情况也得不到有效制约。

三 新农村建设土地管理对策

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项战略目标,是一项艰苦的历史任务。在促进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要不断实践,敢于创新。作为国土资源管理门,必须提高土地资源管理工作能力,主动针对用地保障、土地调整、资金分配各方面提出自己合理看法与建议。同时,要坚持不懈地贯彻落实促进新农村建设节约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切实维护土地资源管理方针政策的严肃性,认真实施各项管理政策,大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科学制定土地规划,引导新农村建设用地。新农村建设应该以村镇建设科学整体规划以及土地开发整体规划为根据,用现代农村观念进行科学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地制定土地开发利用的战略方针,搞好新一轮土地开发利用整体规划是确保当地农村经济协调、持续以及健康发展。经过对新一轮土地开发利用整体规划的修编,不断加大建设用地的比率,增加中心城镇建设用地数量,客观地确定耕的实际保有量、主要农田保护区的实际面积等,使得规划能够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尤其是应该解决好新农村建设的用地需求,科学规划,确保新农村建设的用地空间,进而确保新农村居住用地以及产业发展用地,并指导农村与农民控制集约用地,实现改进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以及农民生活居住环境的目标。

积极复垦农村的宅基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应该起主导作用,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农民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复垦农村宅基地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良机。(1)宅基地复垦新增加的耕地指标优先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用地指标能够有保障;(2)集中搬迁拆迁户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集中非常有利;(3)通过政府与集体各自补贴一部分的形式减小了大多数农民向新农村点集中的经济负担,获得了广大农村居民的肯定。

四 农村建设与规划布局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目的就是要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正确理解中央决策的科学内涵,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客观趋势和发展规律。国土管理部门不但肩负起保护耕地的责任,还应当担当起新农村规划的任务。新农村建设规划应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坚持占补平衡的原则。保护基本农田,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把握长远发展趋势,从整体上调整和优化新农村建设的布局。如果不考虑各种现实条件和客观趋势,一哄而上,必然会事与愿违,适得其反。

在建设规划时,我们要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要求,然后要注意衔接好同相关规划关系.尊重实际,特别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必须注意要相对集中,不随意增设,不做形象工程,以节约耕地为原则,最后还必须坚持以社会和谐,发展经济为中心,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要集思广益,听取群众意见,不搞形式主义。当然,农村集镇化不等于多发展农村的建设用地,就是农村集镇化,而是把现有的落后于集镇设施的农村建设起来,把基础设施搞上去。把现有零星的村庄整合起来,把落后的农村面貌改造好、建设好,让农村居民上有着集镇设施的城镇居民生活。

总 结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农业、农民所面临的问题自始至终是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由此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当前全党全社会面临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因此,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同时,从制度、经济、社会各个角度去寻找综合解决的办法,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最终的胜利。

参考文献:

[1]刘冰,辛波.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路径和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 2008,(02) .

[2]廖树宏.如何创造新农村土地利用的效益[A].第六届 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

[3]吕军,鲁成树,樊小凤,张明锋.新农村建设中土地集约利用方式优化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 ,(07).

[4 ]冯双丽.浅析我国新农村建设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1) .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xingzhenglw/718.html


    上一篇:电力企业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几个要素
    下一篇:当前企业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坚持以人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