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儿童美术教育评价标准的原则问题(2)
2. 创作过程原则。与成人美术教育相比,儿童美术教育应更多地关注创作过程,而不是创作结果或称创作效果。教师应该在其绘画过程中观察其投入的程度,尽力鼓励那些对绘画过程感兴趣的学生。目前的儿童美术教育的弊端就在于人们过多地关注美术教育的结果,比如一幅画最后画得如何,有没有获奖,如此等等。儿童美术教育的过程应该是无拘无束,轻松活泼的,越是能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表现出浓厚兴趣的,就越是值得欢迎的。
3. 培养自信力原则。美术学习表面上似乎无关于自信,事实上在少儿美术教育上,通过对学生及其作品的评价,使其建立起强大的自信心,从而培养起他们的自信力。有的学生作画总是不断修改,或者久久不敢下笔。只要其敢画,并且能够全程坚持不懈,这样完成的画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肯定。任课教师在评价一幅画的时候,应该注意到学生在整幅画中所表现出的自信,通过肯定性教育,逐步建立学生的自信心。
4. 培养兴趣原则。儿童被自己的兴趣和需要所驱使,在创作中表达出他们对某些现象的兴趣。儿童以自发和多变的方式创造艺术,他们在美术学习中,更关心自己的情绪体验,如果过分强调技术表达,必然会使其产生畏难情绪,直至放弃美术学习。当然,我们并非不重视技术,而是在考虑儿童实际的生理、心理状况后,以能充分表达他们高度的好奇心为儿童美术学习的最初教育原则,使儿童美术学习成为他们自己的内在需要,而非其他外界的压力所驱使。待其逐步培养起对美术的兴趣后,再逐步引导他们向更高的美术学习目标前进,进而逐步掌握技巧。
5. 培养想象力原则。在儿童美术教育中,引导儿童尝试有个人想法的作品,鼓励他们大胆地将自己的想法付诸笔端。与此同时,要小心翼翼地将之与无思想的胡乱涂抹相区别。每一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当然,这需要在儿童教育中不断地强调的这一理念。与之相关的是一个儿童联想能力的培养。各种对象都是通过彼此对照才显露出其各自特征的,这是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应该关注到的一个重要内容,儿童所表现出的东西,受到现有的媒介或符号形式的影响,在他们所注意描绘的单个对象的特别之处时,教师还是应该鼓励他们能将此与彼联系起来,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有关联的内容体系,而不是一个个毫无关联的个体。比如,将一棵树与太阳联系起来,能产生出许多可以想象出的关系:或表示一片荫凉,或表示沐浴阳光而成长等等,能有此思维者,即比将事物各自单独关照者要进了一步,教师要给予鼓励。
6. 自我表现原则。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自出生始即开始表现自己,他以某些本能的欲望开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表现欲得到充分发展,儿童美术教育正是可以直接帮助其自由地表现自我,这将使之与灵感、发明、创造等联系在一起。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自由的创造正是保持其个性的前提。众所周知,艺术活动探讨的正是个性问题,而非共性问题。艺术真正的品质是呈现出个性,而非共性的集体呈现。
三、实现上述原则的途径
上述儿童美术教育评价的原则,还有赖于将儿童美术教育融入自然,体会人文,打破以往以技术为重要评价指标的儿童美术教育评价标准。美术教育是一种表现人特有的理解人生、社会、自然的有效途径,儿童的生活应该是天真、活泼、热情、充满幻想的,儿童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发展,它包括美好的心灵、独特的个性、艺术的表现等等。为达此目的,可尝试如下途径:
首先,让儿童走进大自然。大自然最能激发人的想象力,让儿童亲近大自然可以分成两种形式:1. 不加限制任其描绘;2. 要求有选择地描绘他们所观察和以他们的视角所见的东西。仔细分析二者的差异。因为儿童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时,溶入了他们的思想和情绪特征,对于大胆表现自己所感受到的东西的画,老师应该及时地给以鼓励。这里涉及到观察、模仿或心理意象等问题。这是与心理学密切相关的课题,本文不作过多涉及。
其次,挖掘各种题材中所包含的知识,如历史、伦理、文化、艺术等方面的知识。儿童美术教育应担当起培养儿童健康心灵的任务,教师的目标是扩大儿童的参照框架,以便使儿童自己的经验变得有所依据。因此,要为儿童提供更多的资料,而这些资料又易于被他们感知,如:通过爱护花草、爱护动物感知爱护生命,通过感受各种亲情了解社会伦理知识。当一个小学生沉醉于描画母与子这个故事题材时,这个美术创造的机会为他提供了感性的母爱。教师可以通过有意义的命题有意识地向学生灌输一些知识和常识,使儿童理解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了解他们是生活在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中,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人格。让学生以欣赏的热情对其作出反应,加深他们对有关题目的认识。从而使儿童美术教育与理解人生、热爱自然的社会意义结合起来。
第三,为了进行系统的评价,应考虑下面几个问题:为了进行较为科学的儿童美术教育评价,必须考虑到以儿童的年龄、生活、思想和情感为依据;以学生整个学年作品的集结作为检查的重点,使检验有阶段性、目标性、量化性。在向学生提出要求时,将那些不适应他们那个发展阶段的需要和理解能力的要求强加给他们,就可能使儿童美术教育成为一件毫无意义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shujiaoyulw/286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