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中医评职论文发表浅谈中医药对肿瘤放疗增效减毒作用(2)

发布时间:2014-01-04   |  所属分类:医学校验: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如施航[23]以麻杏甘石汤加味(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麦冬、黄芩、知母、玄参、白术、薏苡仁、鱼腥草)治疗放射性肺炎39例,其中显效28例,有效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7.4%。吴金平[24]以清燥救肺汤加减(霜桑叶、生石膏、人参、胡麻仁、阿胶、麦冬、杏仁、枇杷叶、甘草)治疗放射性肺炎32例,治愈3例,好转28例,未愈1例,总有效率96.7%。

  4中医药对放射性食管损伤作用的研究

  头颈部的肿瘤放疗,常常会对口腔、食管黏膜造成损伤。放射线的火热之性,能消耗食管的阴液,破坏气机,影响津液的上输,并灼伤黏膜,产生咽痛、口干、口腔溃疡等不良反应。对此,杨洁等[25]分型论治,热毒炽盛型(表现为咽痛、口干、口腔溃疡、舌红、苔黄,多在放疗中出现)278例,显效32例,有效184例,无效62例,总有效率77.7%,肺胃阴虚型(表现为口干、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伴有轻度咽痛,多在放疗后出现)133例,显效1例,有效97例,无效35例,总有效率73.7%。

  王明军等[26]用清燥救肺汤加减治疗放疗性咽喉炎60例,治疗组(予清燥救肺汤加减)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予雾化吸入生理盐水1.5mL加地塞米松针5mg、α-糜蛋白酶4000u)总有效率81.67%。石闻光等[27]用益气养阴活血方(玄参、生黄芪、生地黄、女贞子、枸杞子、玉竹、沙参、莪术、天冬、麦冬、赤芍、杭菊花、蒲公英)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黏膜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生理盐水冲洗口腔、口咽、鼻咽部并以甲硝唑液漱口)相比,出现急性黏膜反应的程度及治疗缓解率差异不大,但黏膜反应出现的时间上,治疗组明显比对照组推迟,并且两组患者治疗后卡氏评分比较治疗组高于对照组,说明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

  魏世华等[28]观察了沙参麦冬汤对头颈部肿瘤放射性口腔损伤的疗效,服药组与对照组(服用维生素B2及复方硼砂溶液漱口)的临床疗效、唾液流量及pH值,以及免疫功能测定,证明沙参麦冬汤具有生津润喉、养阴降火的功效,具有保护涎腺作用,对于头颈部肿瘤放疗所致的口腔放射性损伤,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并可提高免疫功能,且应用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5中医药对其他放射性损伤作用的研究

  在放疗中,患者大多会出现一些其他反应,如骨髓抑制、免疫力降低等全身反应,以及皮炎等局部损害。这主要是由于射线的火热毒性损伤先后天之本,化源失调,火毒灼伤肌肤造成的。刘健等[29]研究了养胃合剂(北沙参30g,麦冬10g,茯苓10g、厚朴10g、炒扁豆10g、黄芪30g、石斛10g、生牡蛎30g、砂仁10g、柿蒂10g、鸡内金10g)对放疗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实验将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荷瘤放疗+生理盐水组、荷瘤放疗+维生素E组、荷瘤放疗+养胃合剂低剂量组、荷瘤放疗+养胃合剂高剂量组5组

  。放疗使用60Co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5GY,0.97GY/min,用药15d后显示,养胃合剂高低剂量组能显著提高受照小鼠脾脏淋巴细胞转化率,且基本恢复到未受照组水平,但高低剂量组之间未表现出量效关系。江南[30]通过外周血相、骨髓细胞增殖、淋巴细胞增殖等多方面研究了八珍汤对小鼠的升白作用,结果证明八珍汤可提高低白模型小鼠骨髓细胞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并促进造血系统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而这些相关的细胞因子通过参与启动造血干、祖细胞的活化过程,刺激骨髓有核细胞增殖分化而达到补血升白的目的,并且部分重建有免疫缺陷机体的免疫功能。

  李志玖等[31]观察地榆增白片对放疗的作用表明,地榆升白片能显著升高及稳定白细胞水平,使放疗患者能顺利完成治疗,有效率为96.6%。对照组(服用利血生片)有效率为60.2%,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顾伯林等[32]用三生养阴饮治疗放疗后白细胞减少症56例,结果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2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86%。吕新华[33]用升降散合麦门冬汤治疗放疗反应,效果良好。

  张红星等[34]研究证实益元调理汤(人参10g,黄芪30g,女贞子、制何首乌、墨旱莲各15g,紫河车、阿胶各10g)加减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促进造血功能。李林等研究表明[35],生肌愈疮散对大鼠放射性溃疡具有促进创面愈合作用,其主要通过减轻炎性反应,促进血液循环,正向调节Ⅲ型前胶原、透明质酸含量增加而起作用。肖跃红等[36]用倍连膏合珍珠散治疗放疗后皮肤并发症27例,治愈23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100%。

  6总结和展望

  基于各方的研究说明,中医药能够在放疗过程中有效地实现增效减毒的作用,提升疗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寿命,弥补放疗的缺点。然而目前研究中仍有一些不足。

  首先,实验与临床未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目前的研究大多是单独在实验室或临床进行,虽然一些研究已经开始将目标指向药物在人体作用的靶点,但还未能将实验室研究结果与临床研究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从实验到临床的过程。

  其次,目前的实验研究大多未能将中医理论的辨证论治、方证结合体现出来。大多数的实验都是以单味药或特定处方为研究对象,并未能将中医理论因证而异的处方特点结合到实验当中,这使得在指导临床实践时,容易造成处方用药思路的局限性。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yixuexiaoyanlw/7012.html


上一篇:中药论文发表范文浅谈中药学生化设计性实验教课
下一篇:基础医学论文发表浅谈社区卫生服务现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