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高职BIM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20-10-14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行业也迎来了变革,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越来越受到国家、行业、企业的重视,2019年人社部公布了15个新职业,其中之一就是建筑信息建模员,从中可以看出这一职业未来的需求有多大,但是与需求相对应的供给端,即高校对BIM人才的培养却还跟不上要求,本文以某高职建工专业BIM卓越班为研究对象,在现有课程和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BIM卓越人才培养的体系。

高职BIM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关键词】高职教育;BIM;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一、引言

  职业教育越来越被国家重视,2019年初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条),紧接着全国人大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国家政策密集出台的背后是“中国制造2025”强国战略的需要,也是解决企业发展对于高技能人才的用工需要。针对这一趋势,高职院校要把握时机,不断完善和改革人才培养的模式,从专业体系到课程建设都需要优化升级。中国20多年的城镇化建设,带动建筑行业成为了国家最重要的经济支柱。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建筑行业也在发生着变革,BIM技术的应用改变了建筑设计、施工、运维几乎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组织管理模式,提高了项目运营的效率,减少了变更和资源的浪费。虽然BIM技术被引入国内十多年了,政府和部分国企也在大力的推进,但是很多的企业因为缺乏BIM的人才,并没有把BIM用到实处,甚至有些单位和个人都不了解BIM。因此,高职院校应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课程内容,积极探索BIM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土建信息化专业人才,本文以某高职土建BIM卓越班为例,介绍其BIM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情况。

  二、土建专业BIM卓越班课程体系研究

  现有的高职建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并没有真正把BIM理论融入到整个专业体系中,只是把它简单当做一两门软件操作的课程,造成学生对BIM的认识不够深入。同时BIM师资缺乏,老教师不愿意开发BIM新课程,青年教师愿意承接BIM课程的教学,但是由于缺乏BIM项目经验,很多东西落不到地,变成了一门软件课。考虑到教师的实际工程经验不够,尝试进行校企合作培养,但是往往落于形式。鉴于此本建工专业BIM卓越班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培养目标。2019年人社部发布了15个新职业,BIM建模员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主要工作任务为负责项目中建筑、结构、暖通、给排水、电气专业等BIM模型的搭建、复核、维护管理、模型应用等工作。基于此,高等职业学校对BIM人才培养的定位是训练一线的建筑信息建模人员,目标是能熟悉BIM基本概念及发展情况,熟练掌握BIM相关软件,进行项目模型创建及应用。

  (二)教师和教学环境要求。师资:教师均获得全国BIM技能等级证书或相关BIM师资证书,具有多次参与BIM项目的工程经历,并能独立开发及负责一门BIM课程的授课,双师比例达到100%。为了让课程内容和技能需求,更加贴近企业一线BIM的实际情况,聘请了多位企业BIM工程师担任外聘教师,并安排校内教师与之对接,保证课程安排协调的准确性,增强校内教师与企业工程人员的专业交流,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校内教师的BIM专业技能,同时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对BIM人才的需求,以便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环境:学校根据BIM人才培养的需要建设了BIM实训室,电脑硬件配置包括i7处理器、4G内存和2G独立显卡,完全能满足学生正常的BIM建模需求,软件方面安装了Re-vit、Naisworks、Lumion、Bentley等软件。

  (三)课程体系。见表1的课程安排,在建工专业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保留了建筑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建筑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并增加了多门BIM相关课程,包括BIM基础、BIM族、BIM机电管综、BIM表现及虚拟建造、BIM工程算量和装配式BIM,考虑到BIM课程的软件实操性,还开设了多门BIM的实训课程,其中包括十周的BIM综合实训,将BIM整个培养周期的所学进行综合的应用。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有些传统的课程比如建筑识图、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组织设计也会结合BIM的相关技术进行讲解和展示。《建筑识图》传统的学习模式是通过阅读二维图纸,脑中构建三维形体,再把脑中的三维形体解读成题目要求的二维形状,对于抽象思维差的同学很难真正掌握,但是如果运用BIM三维模型展示,学生理解非常直观,更容易激发学生兴趣。《建筑施工组织》对于施工方案的设计和进度的安排可以用BIM软件进行模拟展示,学生学习起来非常直观具象,记忆深刻。对于BIM课程的前后安排也是有考虑,主要围绕BIM概念—BIM建模—BIM模型应用这个顺序展开,中间根据BIM课程的具体内容穿插建筑相关理论课程,比如进行《BIM机电管综》授课之前会先讲授机电识图的内容;进行《BIM表现及虚拟建造》授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建筑施工技术》和《建筑施工组织》;进行《装配式BIM》授课之前已经完成了《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学习,同时BIM课程的学习也是对之前建筑理论课的补充实践和应用,相辅相成。

  (四)学时安排。对于BIM课程,现列举《BIM基础》进行课时安排的介绍,见表2(五)考核。对学生的考核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课堂任务的参与度和完成质量占比30%,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占比30%,期末考试占比40%。课堂任务的检查主要通过在线提交阶段模型成品的三维视图,时时记录参与情况和完成质量;期末考试对接“1+X”BIM全国等级考试模式设置理论部分和实操部分,严格控制软件操作时间,操作技能总成绩达到60分以上为合格。考试时间为120分钟。100分,占比40%,合计100分。对于BIM卓越班学生的毕业条件包括了获取建筑AutoCAD二维绘图师证书、全国BIM等级考试一级BIM建模师证书或装配式BIM应用工程师证。

  三、结语

  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需要落实在课程与教学上。对于BIM课程的设置要成体系,不仅是简单的一两门软件操作课,而是把BIM理念融合到全部的课程中去,像《建筑施工组织设计》《建筑识图与制图》这类基础理论课是学习BIM课程的前导课,同时这些课程的讲授或者内容也可以反过来用BIM的相关技术优势(BIM的可视化和施工模拟)来进行展示。当然教学的方式上也要有项目化的思维,整个教学的内容围绕一个项目展开,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把这个项目应用到的BIM技能点都掌握到,这就需要校企合作,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师参与到课程内容和环节的设计中来,把企业的作用真正落地到具体的课程中来。综上所述,体系化BIM课程,项目教学模式,校企合作落实到课程才是有效培养BIM专业技术人才的方法。

  【参考文献】

  [1]赵彬,肖芍.基于BIM的高职院校专门技术人才培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6,25(6):64~67

  [2]沈中友,冉令刚,陈远川,周燕,魏燕.基于BIM技术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四川建材,2019,45(9):230~231

  [3]严建军.基于BIM的高职院校建筑工程专业教学实践改革探索[J].科技资讯,2018,16(35):180,182

  [4]王幸源.基于BIM技术的中等职业学校土建信息化人才培养研究[D].河南大学,2019,6

  [5]商丽莉,祝士明.我国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J].成人教育,2019,4

  [6]崔广磊,李超,白树全,杨秀芳,朱颖,郝魁,马志民.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内燃机与配件,2018,22

  [7]王月会,闫晗.高职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学报,2018,6

  [8]杨道州.校企合作视角下高校传媒人才培养困境与对策[J].现代商贸工业,2019,4

  [9]张建伟.试分析高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12

  作者:俞鑫 徐桂明 姚文驰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22217.html


    上一篇: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植物调查
    下一篇: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