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试析就业导向下的中职德育教育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职业教育: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要:以就业为导向构建中职德育教育新模式,是建立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创新中职学校德育观念,选择德育内容,拓宽德育途径,改革评价体系,以提高中职德育的实效。

关键词:就业导向 中职德育 实效

在某省职业教育座谈会上,一位企业老总谈到:一个中职毕业生进入企业,如果只是技能不过关,对接岗位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个月;但如果职业素养不合格,对接岗位的时间可能就需要更长时间,需要一年甚至更长。因此,职业院校要在办学上实现高就业率的突破,从而形成招生就业的良性循环,就必须要在\"以就业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全面构建具有职教特色的德育工作框架,使德育的内容更加充实、教育手段全面更新、评价体系得到完善,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努力培养职业素养优异、思想素质过硬、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人才。

一、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德育新观念。

只有把就业作为思想教育的载体、切入点,让学生感到思想教育是真实的、具体的,对自己将来事业的成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才能激发学生内在动力来学习和掌握德育知识,自觉提高自己思想道德素质,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1、就业危机意识。通过教育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危机感和紧迫感,使他们充分认识到当前高职高专毕业生在人才竞争中的有利和不利方面,从而冷静务实,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抛弃一切不切实际的求职目标,确立以国家和社会需求为择业依据的观念。

2、多元就业意识。要教育学生打破\"一次就业,终身定位\"的铁饭碗思想,树立\"先找工,后定位\"的新思想。在\"一次性寻职到位\"困难的情况下,不妨\"先就业,后择业\",放下架子,放低标准,通过实践,表现自我,让社会了解自己,接受自己,进而逐步找到理想的专业岗位。

3、就业诚信意识。要充分发挥\"两课\"教学的主渠道,在教学中增加和渗透诚信教育的比重和内容,逐步增强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要通过日常的专业教学和班会课渠道,给学生灌输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关于诚信的正反事例和经验教训,使其深刻认识到在现代社会,诚实守信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道德素养和美德,是为人处世、建立社会关系的立身之本。

4、职业道德意识。现实中,用人单位挑选人才时也多以品德为重,要求有事业心、责任感,爱岗敬业、乐于奉献,能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因此,一方面要加强爱岗敬业、岗位成才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专业教学紧密结合,使其融入到整个专业的素质培养中去。

二、以就业为导向整合德育内容,增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

1.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中职德育的核心内容。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是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内力所在,也是企业选人用人的重要标准。加强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内容.是中职学校培养人才的竞争优势之所在。首先,要加强爱岗敬业、吃苦耐劳、遵规守时、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等基本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掌握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并依据不同职业岗位的要求,分专业进行特殊职业道德训练,提高职业道德培养的针对性。其次加强对学生择业观的教育,要让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身并无高低贵贱之别,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再次,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职业教育观,要认识到某个职业不会是永远伴随终身的职业.要有变换职业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准备.

2.做好职业指导工作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人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的才能和志趣获得充分的多方面的发展:人的道德精神和审美情趣的充分发展。

三、以就业为导向更新德育方法,增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职业教育的开放性、社会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职业院校的德育工作不能完全依赖于课堂教学的简单灌输,而必须要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在广泛的社会实践形式上落实教学,以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1.教学方式的职业化

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转为将知识融于任务或项目的操作过程中,\"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教学特色\"应当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最基本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教学的组织形式由集体授课、固定教室向分组操作、课内外实训教室或工厂车间转变;师生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教师由过去课堂上的主体转变为实训教学中的组织者协调者,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逐渐向主动参与实践操作转变。如理实一体化教学方式,就是师生共同在实训中心(或专业教室)边教、边学、边做,共同完成某个教学项目。这种与未来工作情境相对接,教学的组织形式不是课堂环境而是职业环境的教学方式,正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2.教学方法的职业化

实施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需要通过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实现。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多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强调学生亲身参与实践活动,体验操作过程,学会与人交往,形成团队合作精神。而教学手段也逐渐由口授、黑板转为多媒体、网络化和实物现场。这些方法和手段都以提高学生对就业上岗和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为目的,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职业教育教学特征。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zhiyejiaoyulw/2782.html


上一篇:论述如何开展中职学校的班级管理工作
下一篇:浅谈《电工学》的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