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

探讨如何构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

发布时间:2013-11-29   |  所属分类:财会:论文发表  |  浏览:  |  加入收藏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作为企业核心枢纽地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越来越得到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企业的财务核算工作也正在从传统核算模式向现代电算模式迈进。本文的研究目的,即在于找出制约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开展的因素,提出相关的解决措施及实施方案,促进企业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能力,进而促进我国企业经济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会计 财务核算 电算化系统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它的出现是会计技术手段上的一次 \"革命\"。会计电算化提高了会计的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为整个会计管理的信息化和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一、建立企业会计电算化的意义

企业建立会计电算化的整个过程,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整个系统的实施过程中,包括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规划,会计信息的建立与管理,人员的分工与培训,各种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等众多内容,都必须采用系统工程的方法与原理去安排组织,这样才能使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顺利正确地进行。采用构建模式实施会计电算化系统后,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方面:

1.提高会计工作质量,促进企业会计工作规范化。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凭证、账簿的格式已经由财务软件程序设定好,在凭证输入过程中只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输入相关的内容即可完成信息的采集工作,采集过程中系统具备正确性检验功能,能够避免信息采集过程中重要信息遗漏或违反会计处理规则等现象的发生,提高了会计数据的准确性。

2.快速及时地提供会计信息,降低会计人员工作强度。会计电算化后,只要按照规定的格式输入正确的凭证,各种账簿和报表的加工生成工作都由计算机按照事先编写的财务软件程序迅速完成,信息的上报和发布可以通过移动存储介质、网络等方式进行,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3.促进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两大职能。手工条件下,会计人员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会计核算上。会计电算化以后,大部分核算工作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参与经营管理,充分利用会计信息帮助企业领导作出决策和管理。

4.适应全球化竞争的需要,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使企业的管理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化使得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变小。借助于网络技术,管理者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了解到世界各地的经济变化情况,就能参与企业间谈判,签订供销合同,发布企业信息等等。借助于信息处理技术,可以及时了解国内外的经济发展动态。

二、构建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步骤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是会计电算化的目标之一。从广义上讲,替代手工记账是指将各种会计数据输入计算机,由计算机和会计软件对输入的会计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分类、汇总等),生成会计信息并存储在磁性介质和光盘上,并根据需要输出各种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过程,即通常所说的\"甩账\"。

1. 甩账前的准备工作

1.1甩账流程

企业甩账大致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第一步,购买会计软件并从软件销售单位获取软件评审合格证书;第二步,建立会计电算化各项管理制度;第三步,手工账和计算机账至少并行运行三个月;第四步,填写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自查表;第五步,财政部门组织人员进行审查指导;第六步,正式甩账。

1.2操作人员要持证明上岗

电算化会计岗位软件操作人员应通过会计电算化初级考试,具备初级会计电算化知识,企业如果实行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并岗设置,则相关人员应具备会计资格证。

1.3手工会计处理与计算机处理并行至少三个月

会计电算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将手工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后输入到会计软件中,然后结合计算机的特点进行相应业务处理。为了确保计算机账和手工账的一致,企业应在启用计算机记账初期,手工账与计算机账同步进行不少于三个月,并且两者之间的数据结果要保持一致。在这一过程中,如发现计算机账与手工账出现数据不一致的情况,应及时查找原因并予以解决。

1.4建立了相对完善的岗位分工

企业应根据签署岗位设置原则,结合单位的具体情况,重新进行会计岗位的设置,切实做到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办事有要求,工作有检查。

1.5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①会计数据规范化

数据收集规范化。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的第一步就是对经济活动发生时的各种原始数据进行收集。为了满足不同管理部门对会计信息的不同要求,数据的收集必须制定明确的制度,对原始数据的收集渠道、收集内容等做出规定,并设计制作符合需要的各种单证,以保证收集数据的真实、系统、完整。收集的原始数据内容应该规范化,凭证上应有的内容必须完整,尤其对凭证上不具备,但又是企业管理必须的内容,如往来单位的联系人、地址、电话、邮政编码等内容,应采取必要的措施补充记录。为保证数据的系统、完整,这些需要补充的内容也应制定必要的制度,设置必要的凭证进行规范。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uuqikan.com/caihuilw/1215.html


上一篇:浅析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
下一篇:论述有关施工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